北大才女送快递,徐璐身份存疑被质疑不是北大才女。一则《北大新闻系才女回乡创业送快递,可扛百斤快件》的新闻报道让四川什邡市某快递公司经理徐璐成为舆论焦点,在一部分网友争论“北大才女送快递”该不该的同时,也有网友提出徐璐的“北大才女”身份存疑。 我在想,如果下岗工人创业送快递会不会被报道,会不会有人质疑其真实性?这当然不是指对“北大才女”身份存疑多余,事实上,“北大才女”,确实不是如相关报道所描述的北大才女。那么,为何“北大才女送快递”会成为新闻,并且当事人在接受采访时,已向记者强调了自己是专科升本科,在相关报道中却变成了曾以优异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的“才女”?又为何当“北大才女回乡创业送快递”时,立即引来质疑并迅速还原其真实身份? 在这其中,相关报道和舆论反响看似不合拍,但在潜意识中是一致的。相关报道为什么要将专科升本科的徐璐描写成“北大新闻系才女”?就是在加大“北大才女”与快递职业之间的落差。如果说这是一篇诣在弘扬“回乡创业”正能量的报道,那么,就不应该基于潜意识里的职业歧视。就算“北大才女送快递”又如何?据说马云也就一大专生而已,比尔盖茨还是肆业生呢。 而“北大才女”身份当即遭到质疑,也说明有人不相信。质疑可以包含多种因素,诸如觉得“大材小用”,甚至上升到“浪费教育资源”等等。但对于这样的“低就”不相信,应该是普遍的共识。因此,无论是相关报道对此的“拔高”,还是迅速被“还原”,都是把“北大才女送快递”当成了不可能的事。 然而,无论以前的“北大毕业生杀猪”,还是现在的“北大才女送快递”,无疑是有关年轻人创业的正面报道。但是,就算这些都是真实事例,媒体是不是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以某些极端到令人生疑的个例,甚至嫌不够极端还将其“拔高”,能不能作为被学习的楷模?是想让人受到鼓励还是望而却步?假如说“北大毕业生杀猪”出于“新闻要素”,只要真实也无可厚非,但对“才女”身份的“拔高”,却反映出媒体自身的等级观念。 实际上,诸如“北大毕业生杀猪”“北大才女送快递”,还是媒体在助推“创业”舆论氛围上的捉襟见肘。如果把创业诠释出类似于“屈就”或“下嫁”,那么,就不是创业而是解决就业。这种既暴露出自身价值观问题,又缺乏普遍意义的舆论导向,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