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遂:远大理想永不灭
何遂在黄花岗烈士墓前留影 何遂(1888~1968年),字叙甫,祖籍港头镇占阳村。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生于侯官县。光绪三十年(1904年),何遂进入福建武备学堂,结识了林觉民、方声洞、陈更新等革命党人,开始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河北保定陆军随营军官学堂。这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年)秋,何遂创建同盟会广西支部,积极发展革命组织,出版《南报》,宣传革命思想。 武昌起义爆发时,何遂担任参谋,后被推为燕晋联军副都督。民国二年(1913年),无望中的何遂赴日考察军事。民国四年(1915年),何遂回国,应黎元洪的邀请,到陆军大学任战术教官,与李济深共事,彼此相交甚契。云南“护国战争”发动后,他潜往山西大同,策动晋北镇守使孔庚通电反袁。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段祺瑞北京军阀政府派何遂和沈鸿烈、郑桓等为代表,赴欧洲观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归国后,他写了一本《欧洲观战记》。民国六年(1917年),孙中山在广东组织护法军政府,何遂南下参加,任靖闽军司令,奉命回闽策划打倒北洋军阀福建督军李厚基。不久,何遂因遭军警追捕,再次东渡日本。民国十三年(1924年),冯玉祥通电欢迎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何遂始终参与筹划和行动。后任参谋长、师长、北京政府航空署长、国民军空军司令。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他应李济深的邀请,到广州任李的总参议。同年5月,担任黄埔军官学校的代理校长,称“代校务”。抗战时期,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何遂,结识了周恩来、叶剑英、博古、董必武、朱德、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并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何遂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司法部部长、政法委员会副主任。1968年1月,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0岁。 何遂酷爱书画、文物,将大量古文物和图书赠给国家有关博物馆,受到国家文化部的褒奖。 何遂为黄埔军校题字 何遂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