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携手向前 从10月1日下午事故发生算起,到10月11日6时48分,这次救援工作历时233个小时。“整个救援工作显得困难重重。就如同蒙着眼睛的人要去池塘抓一条鱼,不知道鱼在哪个池塘,更不知道鱼塘底下是不是有危险。”始终在第一线参加救援工作的永定县煤管局局长谢炎琪如此形容这次救援之难。难!难!难!那么,主要困难何在 ——煤矿图纸资料不全。永兴煤矿属于持证建设项目,图表资料不齐全,致使被困矿工在井下作业时的确切位置,只能依靠煤矿管理员和安全升井矿工的记忆来判断,造成了挖掘救援通道的方向需经大量分析才能准确科学判断。 ——地质条件相对比较复杂。事故发生时,被困井下矿工所采的43号煤层地质结构复杂,断层和褶曲多,给挖掘方向的掌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岩层坚硬,作业难度大。由于井下岩层坚硬,作业场所狭小,没有办法用机械作业,全靠人工,救援效率大打折扣。巷道属于独头巷道,通风、排烟非常困难,采空区内空气情况不明,下井施救的救援队员自身安全难以保证。 上述这些问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次生事故。但是,如果不最大限度地加快救援进度,又将严重制约救援效率。 面对这些困难,指挥部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抢排积水和开挖救生通道两套方案同时推进。施救队伍在充分了解事故发生地点、地质构造等情况后,作出了科学、合理、安全的施救方案,采取分组分班作业方式,日夜推进,连续作战,争分夺秒实施救援。 开挖救生通道方面,每天组织打眼、放炮、排矸、运输、机电4个班组轮番作业,配备4个安全员、3个技术员全程监督指导,打通救援通道。掘进队每6小时安排一班,每班均换新钻头,并根据地质条件变化,更换小钻头、使用小筒炸药,煤电公司按实际需要提供炸药。为保证救援一线人员的安全,技术人员在第一线及时进行安全检查,消防救护队一直在检测作业环境,保证不发生次生事故。 排水救援方面,在原有5台抽水泵的基础上,新增2台功率45kw、扬程100米的潜水泵,进一步加快抽排水救援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