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一对门联 牵出一段家族史


晋江新闻网10月15日讯 从晋江安海迁建到市区五店市传统街区的蔡德练番仔楼,首次向市民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这座复建中两层的番仔楼,虽四周还架着脚手架,但难掩其神采。明亮的阳光透过铺好的瓦条,二楼的木雕斗拱更显熠熠生辉,给前往参观的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13日,本报联合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建设管理领导组办公室组织的“五店市看番仔楼”活动圆满举行,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近三十位市民除了参观蔡德练家族的番仔楼外,还参观了苏千墅别墅、蔡氏宗祠、庄氏家庙及朝北大厝。  

  大门对联讲述一段家族史

  上午9:30,报名参加活动的读者准时抵达集合地点。大家在负责该迁建项目的古建专家、晋江市博物馆首任馆长黄世春的带领下来到了蔡德练家族番仔楼前。从大门的一副对联开始,黄世春为大家讲解有关番仔楼背后的故事,以及传统古建筑的建筑工艺。

  “大家请看大门的对联———‘德培玉树三株茂,蔗植仰光数转甘’,这讲的就是番仔楼屋主的家族史。”黄世春说,蔡德练一家共有三个兄弟,分别名为德练、德蔗、德梨。其中,德蔗去印尼经商,赚了钱后就寄回安海盖了这座番仔楼。这座番仔楼的对联上,不仅巧用了老二的名字,而且还将他去印尼(时称“仰光”)经商赚钱得利也描写了出来。而大门门楣上的“莆阳衍派”,则表示蔡德练家族来自莆田。

  除此之外,在迁建蔡德练番仔楼时,施工的师傅们还在番仔楼二楼的中脊大梁上,发现屋主当时用毛笔字写下了关于这座番仔楼建造的时间和背景。如今,木梁上写下的毛笔字依然清晰可见。黄世春说,迁建中,这一根大梁将被放回原位,为了方便以后市民参观,他们将在木梁上罩上玻璃框。

  原样原位砌回16万块砖

  在参观中,番仔楼二楼所使用的不少原有的木柱子,看上去有些陈旧,几位热心市民不禁担心地问道:“这些木柱的质量是否过关,能不能抵御白蚁 ”

  “不要小看这些木柱子,都是上好的杉木,虽然看着有些陈旧,但质量还很好。”黄世春说,为了保证质量,他们对每一根留用的原木柱都进行了质量鉴定,并进行了防腐处理,“旧的比新的好,这些原有木柱上的木雕,是当时的师傅手工雕刻的,线条流畅,也是现代机械做不出来的细活。”

  黄世春说,蔡德练家族的番仔楼是中国古建筑形制为主,并适当引进西洋风格的建筑元素,为砖木石混合结构,一共有近180根的木柱子,16万多块砖。在迁建中,工程量最大的就是将那16万多块砖原样原位砌上。

  同时,黄世春也借介绍蔡德练家族番仔楼的机会,为大家普及关于古建筑的知识。他告诉大家,番仔楼是人们对上世纪20年代在闽南地区流行的这种中西合璧建筑的俗称,它比较规范的叫法是———楼阁式的闽南古建筑。

  “五店市”是青阳老城区别称

  除了蔡德练家族的番仔楼外,参加昨日活动的不少读者,也还冲着五店市传统街区而来的。

  “我家就住在附近,小的时候经常在这里游玩,现在重来到这里,又勾起了对童时的美好回忆。”走在五店市传统街区内的后塘街上,市民庄小姐指着不远处的蔡厝说,“我还有位阿姨家就在蔡厝,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常常结伴来这一带玩。当时经过苏千墅的别墅,觉得好漂亮,一直很好奇,今天终于有机会能够走进去看看了,也算圆了小时愿望。”

  在参观中,有不少家长是带着孩子前来。“为什么叫五店市呢 ”面对着孩子们的提问,家长也好奇起来。

  据五店市传统街区建设管理领导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五店市传统街区位于晋江老城区青阳的核心区,“五店市”是以前老人们对青阳老城区的一个别称,早在唐朝开元年间,有蔡氏5人在青阳开设5间饮食店,以方便过往行人和客商,人称“青阳蔡五店市”,后来这里逐渐发展成商业聚集地,成为晋江城区的发祥地,成为晋江历史、人文、经济的核心区。如今,五店市传统街区的开发建设是晋江市委、市政府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城市软实力的重大举措。

■记者 董瑞婷 陈巧玲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