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德国北方,春寒料峭。本赛季第二场国家德比将在这里如期举行,多特蒙德期待在主场报首回合一箭之仇。重伤近五个月的马里奥·格策也终于重新回到了球场上,或许是瓜迪奥拉不愿冒险,并没有把他列入首发名单。
格策坐在替补席上,看着场上每一张他无比熟悉的面孔,一如三年前的那场温布利决战:他坐在看台上,看着京多安扳平比分,看着罗本最终绝杀。只是如今威斯特法伦的黄黑之墙,再也不会高喊马里奥·格策,取而代之的,是无法随时间消弭的嘘声。 场地中央,年轻的主队队长胡梅尔斯,正在和他的国家队老队长、曾经的拜仁青训营前辈拉姆握手致意。这是一个赛季306场德甲比赛中普通而又充满故事的较量,从古至今,无数球星粉墨登场。那些忠诚的、背叛的、励志的、沉沦的片段反复上演。而这一代的故事,便发生在互换了身份的格策和胡梅尔斯身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新的技术革命席卷全世界,激流勇进的慕尼黑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新兴的产业基地和科研中心,大批高科技人才的注入,潜移默化了当地俱乐部的思维,拜仁在不断改良经营模式中,逐步成为巴伐利亚的骄傲。1992年,格策出生在距离慕尼黑仅120公里的小城梅明根。和当地的孩子一样,他热爱着拜仁,也厌恶着拜仁的对手——多特蒙德。如果没有六岁时的那次举家迁移,也许格策会和自己的老乡巴德施图贝尔一样,在拜仁开始职业生涯。
而生活总是变幻无常,当格策不得不搬往多特蒙德时,一位鲁尔区的少年也远离家乡,来到了慕尼黑。胡梅尔斯距离多特蒙德不到90公里,上世纪40-60年代,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让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作为鲁尔区的主要城市,多特蒙德接纳了大量热爱足球的工人,枯燥的生产之外,一场足球赛便是人们的节日。也许和如今来到威斯特法伦的孩子们一样,童年的胡梅尔斯也随父亲,来到过黄黑军团的南看台。只一眼,这片黄色的海浪便刻在了心里。而后来胡梅尔斯却随父亲一同加盟了拜仁。
当拜仁同意将19岁的胡梅尔斯外租锻炼时,多特蒙德成为了这位年轻后卫的最佳归宿。2009年,已经占据大黄蜂主力中卫位置的胡梅尔斯决定正式转会多特蒙德。也正是这一年,格策升上多特一线队,在摇滚教练克洛普的带领下,多特青年军逐步成型。星星之火,亦可燎原,这股青春风暴让整个欧洲足坛,为之震动。
之后的故事被更多人见证,四年间三进欧冠决赛两次折戟的拜仁,终于在温布利圆梦。这场经典的德国德比大战,注定会载入足球的史册,为后人歌颂。而当我们再一次见到格策时,他已经穿上了红色的战袍,和他童年收藏的球衣是一样的颜色。胡梅尔斯带上了队长袖标,带领球队走过低谷,成为大黄蜂的支柱。慕尼黑即将告别瓜迪奥拉,安切洛蒂治下的拜仁未来可期。多特蒙德在新帅图赫尔的重塑下,又一次向南部宣战。物竞天择,拜仁与多特新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