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在西安病逝 陈忠实创作《白鹿原》的过程曝光


  陈忠实:我的生活场就是白鹿原

  陈忠实,1942年6月生,骊山之南、白鹿原之北的农民的儿子,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16岁首次发表诗歌,23岁发表散文处女作,37岁以短篇小说《信任》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从此结束了中小学教师和乡村干部生涯。50岁发表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改变了他的命运和生活,《白鹿原》于1998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陈忠实在具有史诗品格的长篇力作《白鹿原》里,讲述了关中白鹿原上几代人的苦难命运和心灵秘史,折射出中国农村社会近半个世纪的深刻变革。

  1、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南坡的一个小村子里,父母亲都是地道的农民。1955年,靠卖树为生的父亲实在无力承担两个儿子的学费,只得让当弟弟的陈忠实先休学一年,供大儿子考上师范学校后再做打算。可是大家都没想到,这一决定从此改变了陈忠实的命运。

  1962年,陈忠实20岁时高中毕业。“大跃进”造成的大饥荒和经济严重困难迫使高等学校大大减少了招生名额,成绩在班上前三名的他名落孙山,这次打击粉碎了陈忠实从大学中文系学生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并将他抛掷回出生和成长的黄土高原。然而,也正是这40年的农村生活,为《白鹿原》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真实素材,根植了坚实厚重的文化底蕴。

  2、当年,陈忠实到长安县去查县志和文史资料的时候遇到一个文学朋友,晚上和他喝酒,一边喝着酒一边聊着天,朋友问他“按你在农村的生活经历写一部长篇小说的资料还不够吗?怎么还要下这么大功夫来收集材料,你究竟想干什么?”陈当时喝了酒,性情也有点控制不住了,就对他说了一句“我现在已经46岁了,我要为死的时候可以有做枕头的一本书陪着我。写了一辈子小说,到死的时候如果发现没有一部能够陪葬的书,好像棺材都躺不稳。”

  3、创作《白鹿原》这部小说时,陈忠实曾经给自己写过一张小纸条,上面有十个字——不回避、撕开写、不做诱饵。

  “因为我们年轻时,社会风气比较保守,对男女问题特别敏感,那时我在农村基层当干部,办公室里如果来个女同志,门一定要开着,让大家都能看到,生怕传出什么闲话来,那时就是这么封建。所以我开始写小说时,也就刻意回避对男女、爱情、婚姻、家庭的描写。但写《白鹿原》时,尤其写到田小娥时,想到田小娥的精神和心理所背负的重担,便下了决心,决定不再回避情爱描写,不仅不回避,而且要撕开写,要撕开我们传统封建文化中最腐朽的黑幕,要写得透彻。至于说不做诱饵,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准则,就是描写男女之间的事情,只是为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服务,而绝不能作为吸引读者的诱饵。”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