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罗玉文 实习生 钟羽阳 “吃好了,比吃什么营养品保健品都来得实在。”家住中心城区苏溪桥附近的刘雪梅马上就50岁了,可依旧面色红润。在她看来,吃中含着大学问,除了要吃得美味,还要吃得绿色和健康。 馒头、鸡蛋配豆浆,是刘阿姨家的标准早餐。“别看这些东西不起眼,可这才是适合我们东方人的健康早餐呢。”刘阿姨告诉记者,前5、6年,龙岩时兴面包、蛋糕配牛奶这类“洋早餐”。这类“洋早餐”刘阿姨家一吃就是2、3年。直到前年单位组织去做健康检查的时候,才得知自己胆固醇偏高,向医生咨询后才明白原来是奶油类摄入量过多。刘阿姨说:“之后我便买了台豆浆机,自己做杂粮豆浆,或者是煮点稀饭,然后在稀饭里加糙米、荞麦、红薯之类的粗粮,这样的早餐既健康又营养,回归粗粮,不仅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而且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刘阿姨说,早些年常常在路边小摊点买蔬菜,由于工作忙,大多时候买回的菜随便洗洗就下锅了,因此一家人好几次都由于吃了农药含量超标的蔬菜而身体不适。“现在菜市场基本都有无公害蔬菜摊点,里面卖的菜都是经过农药残留检测达标的,而且超市里越来越多的蔬菜上都贴有产地标签,万一吃出毛病了也有地方讨说法。”刘阿姨说。 在和刘阿姨聊天中,记者得知刘阿姨一家人都很喜欢吃猪肉,可由于早年市场上经常有母猪肉、注水肉、病死猪肉混在一起卖的现象,每次买肉都得小心翼翼,就怕买到不健康的猪肉。去年,刘阿姨在报纸上看到生猪定点屠宰的新闻,之后到了菜市场看到多数猪肉摊点上都挂有一块牌子,上面有屠宰点的信息以及监督电话。“有了这些信息,我们买猪肉也放心了许多。” 刘阿姨介绍,前几年,大家的饮食习惯普遍都是“平时节俭着吃,过年过节集中吃”,所以逢年过节的时候总是大鱼大肉,而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家越发觉得节日饮食应追求吃得科学,吃得卫生,吃得健康。“这样荤素搭配,菜样更齐全、更合理、也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