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行业已经找到IP改编的可行模式 享受红利的不仅是演员,角色在观众心里住下了,剧也不会差评到哪儿去。因此折腾了两年,终于可以说,电视剧行业有人已经找到了IP改编的可行模式。从结果倒推,第一是正确对待IP的态度。大IP并不等于好IP或适合影视剧改造的IP。《盗墓笔记》群众基础高,但失败了,《欢乐颂》《翻译官》在文学阶段其实是小众的,电视剧成就了真正尽人皆知的IP。第二,分辨和认清IP精华,去其糟粕。《翻译官》小说是小黄文,搬上电视台成了小白文,《欢乐颂》从人物的灰到台词的黑,对观众都是强烈的刺激和兴奋点。第三,不可忽略的是这几部作品都有传统电视剧制作者的深刻烙印,《欢乐颂》编剧正经是写《国歌》之类主旋律出身,基本功扎实。《亲爱的翻译官》导演王迎曾是赵宝刚青春系列的搭档,这个剧的风格比一般偶像剧落地,原因就在此。 经常听到业内老资历的电视台领导、制作人们虚心表示,正从头学习、苦苦研究年轻观众的接受心理,过程“很崩溃”,但咬着牙也得干。这是一种好现象。而有一些传统编剧因为行业环境剧变而与IP势不两立,提议稿酬在20万以上的成熟编剧不要去改IP,“你在帮IP增值,让编剧行业贬值。让3万的编剧去接,时间长了,IP剧的质量不行,自然就退出历史舞台了。”不得不说,近几年成绩不错的那几部优秀IP改编剧,功成名就的“成熟编剧”还真原创不出来了。大部分编剧习惯了长期“命题作文”的创作方式,缺乏鲜活的生活和最灵敏的生活体验。要么与时代脱节,要么不屑于与观众趣味为伍,在追求自我艺术表达的路上曲高和寡;而那些写出大IP的作者,他们的生存环境是不琢磨研究透读者心思根本活不下去。天道酬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