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长期通过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

  微博、微信、知乎等等已经成为很多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了。

  问:长期通过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

  观点1:我想,最大的弊端是让自己逐渐失去思考的习惯,乃至能力。

  微博、微信、知乎等提供的碎片化信息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带有浓重的个人观点,为了追求扩散效应,这些观点往往片面、偏激甚至错乱,而碎片化阅读往往只看个标题或者扫一下内容。长此以往,我们习惯性接受、习惯性消化,习惯性懒惰。

  一个热门事件出来之后,我们纷纷转发,后来出来一篇反转文章,又有转发:我操原来是这样。接下来理性的声音,我们又会有一个大大的“喔”,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思考,因为,我们已经懒得去思考了。

  观点2:知识本身没有错,这几个平台,是知识的海洋,并且背后是人在交流,最大的作用是加速了知识的碰撞,知识背后的人脑的碰撞,火花自然以几何级数倍增,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速度,一直就与人与人的交流与碰撞成正相关性,所以,不论从何而论,这些平台的出现,首先是积极的,进步的,代表着前进的方向的。

  至于,知识有用,还是无用,取决于每一人的信息加工与吸收的能力,水平高的,自然收获更大,进步更快;水平低的,当然,就要差一些。

  在这里,其实呈现出了人类最集中的协作行为,因为思想的协作,思想的迭代,思想的借鉴是最容易达成的,也是思想与知识生长本身的特征。所以,一定要谈有什么弊端的话,那还得到自己的身上去找原因,但既便如此,长此以往,我认为,几乎没有什么弊端。

  人对了,态度对了,方法对了,没有弊端。

  观点3:碎片化阅读最大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可以利用很短的时间阅读到某些知识的精华部分,这是优点。至于弊端可能就是碎片化的知识容易以偏概全,不够系统,全面不够,专业度不够。

  相对于一些复杂的技能知识,利用碎片化阅读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很多时候同一个技术问题,比如电脑方面比较复杂的路由器桥接,相对于普通人想在网上学会了自己动手来做,这个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情况很复杂,设备不同,年代不同,给出的答案也是千奇百怪的。这点就不太利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碎片化阅读只适合一些比较忙碌的人来阅读,阅读的范围可能也要更加的窄一些。碎片化的知识也不利于让自己形成更为成熟的独特观点,很容易被一些片面的东西曲解,长期以往看待问题的方式可能会很片面,不能综合全局考虑,不利于自己思想的行程。

  所以说要想系统全面的了解一些知识或者说是想更深一步的学会某项复杂的技能,还是需要长阅读来解决。

  祝你好运!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