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新闻网讯 (通讯员 马斌)新农合基金是农民的“救命钱”。昨日,记者从永定县新农合管理中心获悉,截至目前,该县到位基金已有9596.97万元。为确保这笔庞大基金合法、安全使用,该县采取“审核,专人专职专管”“资金,专款专户专用”的方式进行管理。 2006年受聘于永定县新农合管理中心,当了一名新农合专职专管员的邱燕,主要工作职责就是“专人专职审核新农合参保人员的身份及报销材料的真实性”,防止有人套取新农合基金。日前,邱燕准时到达该县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之一的永定县医院,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她首先进行例行查房,核实病人的真实身份,查看是否有“挂床现象”,重点对外伤病人受伤原因进行调查。“主要是了解病人受伤过程中是否存在第三方责任。”邱燕说,有一次,她调查发现一位病人的外伤是因为交通事故受伤,并非如病人所说的是自己摔伤,便立刻告知病人不能享受新农合住院补偿报销。按照规定,存在第三方责任的外伤不能享受新农合住院补偿报销,防止新农合基金被套取。 像邱燕这样的新农合专职专管员,该县共有28名。他们除了要防止有人套取新农合基金外,还要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超量使用新农合目录外药品进行监督。根据医改要求,新农合目录外的药品占药品使用量乡镇卫生院的比例不能超过5%,县级医院不能超过10%,一旦发现超量使用,他们有权要求医院查明原因,进行整改。 为了防止新农合专职专管员和一家医院形成“利益同盟”,新农合管理中心对他们进行绩效考核,以及采取轮岗机制,在各医院轮岗上班,保持其独立性。 庞大的新农合基金除了要防止被人套取,还要防止被侵吞。永定县新农合管理中心主任阙利玉告诉笔者,目前永定县新农合基金的使用已经形成了“筹钱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见钱”的办法,从制度上和流程上堵塞了基金管理的漏洞。 永定县新农合基金严格按照“专款专户专用”“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原则,每月按照上月基金使用量申请拨付,报分管县领导审批,再由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拨付到基金支出账户,最后从基金支出账户中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支出补偿,形成了定点医疗机构、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相互制约、全程监督的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