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莫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长处在于他的生命力,文字庞杂,却非常有速度感,一泻千里,而不是细做语言优雅精致的雕琢。”11月4日下午,文学博士、中国一级作家、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谢有顺将莅临莆田学院,在李文正国际学术交流中心308报告厅开设“莫言小说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价值观”的讲座,莆田学院副校长宋一然、校宣传部部长朱新华以及众多文学爱好者前来聆听。 “诺贝尔奖是值得人尊敬的奖项,而中国人有浓重的诺奖情节,这是时代的、文学的情绪,也是价值观问题,与政治偏见、政治标准无关。”讲座伊始,谢博士针对当前出现的“莫言”热作了分析。他指出,文学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它只是个人的创作。要评论一个作家如何,首先应该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喜欢,可以选择,但不能缺乏理性的妄自评论。“我们应该承认莫言热潮使得中国文学被重新审视,但并不意味着就是‘中国文学的胜利,是中国国力提升的表现’,这只是外行人的猜测。” 针对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的解读,谢博士具体而深刻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指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包括内容必须是写乡土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性、需要用现代手法以及作家本身要有自己的写作理论。他说,“乡土最能体现中国人生存的缩影、精神领域,是解读中国人性格和生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谢博士现场还引用威廉福克纳“邮票大小的故土”的经典语句来说明举足轻重的作家大多与乡土有关。他还强调,好的作品要能对现实进行淋漓尽致颠覆性的批判和反思,有自己的思想高度和艺术理论,用全新的视觉和手法进行情节构造,呈现艺术面貌,“现代主义也许没有那么多读者,但表彰的一种艺术探索。就像时装设计一样,街上并没有人穿这样的衣服,设计师的趣味代表一种可能性,文学亦如此!” 谢博士还指出,莫言得奖与其尖锐、醒目的独特文学品质具有重要关系,体现在感官完全解放、语言凌厉凶猛,、坚持艺术探索、精神体量庞大四个方面。讲座现场,谢博士还将张爱玲、鲁迅作品的风格与之对比,“莫言写作,不仅是用心,还用眼睛、用耳朵、用鼻子、用嘴巴,有大量的声音和色彩,不用刻意讨好,想象自由穿行,充满了生活质感,而不只是局限在闺房天地!” 现场互动环节中,谢博士更强调获得诺奖固然是中国文学的胜利,却不是主流文化、官方文化的胜利,也不是新文学传统的胜利。他还建议现场学子,从阅读同代人作品中解放出来,去尝试一些不喜欢的书籍,“最好的老师是阅读本身”。谢博士幽默却不乏哲理的语句,让同学们在欢乐中受益无穷。现场掌声不断,高潮迭起。 “我们应该理解莫言,他的作品不是没有不足。过于光滑,过于完整的文学作品也未必完美。莫言是一个在优缺点中不断前进的人!”谢博士说。(本网记者 刘永辉 通讯员 阮芳芳 程小娟 赵相相) 11月4日下午,文学博士、中国一级作家、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谢有顺将莅临莆田学院开设“莫言小说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价值观”的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