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的《新闻1+1》奥运特别节目中,白岩松说,金牌就那么多,然后发挥更好的人拿到,这都很平常,凭什么就认为是咱们的,所以我特别不喜欢,看到那样的标题叫谁谁痛失金牌,怎么就痛失,好像原来预定的就是你的,人家打得好,当然就是人家的了,这是体育比赛开个玩笑。 问:白岩松说特别不喜欢“谁谁痛失金牌”的标题,你认同他的观点吗?
观点1:首先我表示同意白岩松所说的“谁谁痛失金牌”的说法!毕竟金牌得主不是在比赛前就内定的!因为去参加奥运会毕竟是全世界人民的大事,在一个得不得金牌这个完全就是靠自己所付出了多少和你努力了多少、当然这里也不可忽视在比赛中受到别人影响的因素!还有就是如果用“谁谁痛失金牌”这种说法的话不可避免的会给运动员们加大他们的压力,影响他们在比赛中的发挥!运动会应该是人人平等的竞争有能力者自然就会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结果以及尊重!没必要给运动员们加一些没必要的压力! 观点2:不太认同,首先实事求是客观分析,金牌本来就是有实力的人的,没有说一定就属于谁谁谁。这点,老白说得很清楚,这是他不喜欢“谁谁谁痛失金牌”这样的标题的理由。喜不喜欢,是一个个人的喜好问题,扩大化成为批判的对象就不好了。从修辞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标题是有一个潜在的心理前提,那就是每个国家的人民都希望自己的运动员能斩获金牌,站在荣耀的顶峰,这是民族自豪感的驱动。这种共同情感的期许体现在标题取之前,痛失金牌,是一种惋惜,是对运动员的期许甚高后的落寞反应。当然,每个站在奥运舞台上的运动员都是最优秀的,高手对决,往往就在于分毫之间,说痛失金牌,也是对运动员的肯定。金牌本来就不是该是谁的,得失之间再平常不过,但痛失的背后,是一种情感的认同,一种与运动员情感的共鸣。因为毕竟每个站在台上的运动员都想要拿到这个荣誉,最终的失败,确实是痛失。而并不是像老白说的金牌本来就原本就是某某人的,最后用痛失就好像被人抢走了一样,这样的理解难免歪曲公众的共同情感和限于肤浅的小孩子似的游戏心理。所以,“痛失金牌”的标题无可厚非,且是运动员和他的支持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好好的情感宣泄,为什么非得僵硬到像是金牌被抢走了一样的小孩子气的理解呢?赛场之上,都是了不起的,大家都想要金牌,这是一个梦想,一个期许,一种责任,一种家国民族个人的荣誉情怀,大家都想要,但并不是就已经是谁的了。带着一份真情出发,痛失是失去那一刻的心境,痛失的不是金牌,是参赛是的那个拿到冠军的梦想和目标。痛失,并不是说金牌已经是我的了,然后失去。这是一种修辞。当然,老白的看法并无不妥,胜利本来就属于有实力的运动员,想要拿到金牌,你当然得更强。但痛失的梦想情怀应当得到正确的认识和解读。不喜欢这样的标题,那是个人喜好,不做多辩。 观点3:我觉得对于“痛失金牌”什么的,其实写下这个词的人也不一定是唯金牌论(当然不排除有些人就是这个意思),这仅仅是心里预期的问题吧,有能力得金牌(或奖牌)却没得,无论是运动员自己还是旁观的人都会为他遗憾吧。就比方说,如果中国男足有一天得了奥运会铜牌,媒体会写痛失金牌或仅摘铜牌么?该是欢天喜地拿第三吧~ 所以这个词并不能说明什么,运动员能站在赛场的都是我们的英雄,没人会说不在乎不想要金牌,但也没人说金牌就是全部价值全部意义。 观点4:认同。 1:奥运会是全世界前几去的地方,能进奥运会总决赛说明你是前世界前八(游泳)世界前二(乒乓 羽毛)等等。你想想六十亿分之几啊! 2:能代表国家出战的,大多比赛只有两人。他们是中国十三亿人中最厉害的两人,你行吗,还在那里BBB!你行你来,还要经受住巨大的心理压力。(估计你早自杀了) 3:奥运会是为了增强世界团结,宣传体育精神的地方,奖牌是奖励给那些冠军,能得冠军,那他就能带动国家兴起这个体育活动,普及体育。 总结:不说世界第一,你能当得了世界前四五十吗!答案很明显不能。那我们能干嘛?为代表国家的运动员们加油,祝福他,祈祷他,给他最大的支持。这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那些压力,是教练们才能给的,只有他们才真正的熟悉他,明白他! 奥运会:安全和友谊并列第一,宣传体育第二,比赛第三! 观点5:其实比赛中要比的东西很多,运气也是其中之一,最后夺冠的不一定就是实力最强的。在金牌没到手之前就不是你的,又怎么能说痛失呢?每个运动员平时训练都很刻苦,但不是刻苦拼搏就能获奖,用痛失金牌来做标题,这其中包含了大家对运动员的极大不满,昔日的刻苦训练换来的却是大家的抱怨和指责,有没有考虑他们的苦闷呢?尊重每一个参赛的运动员,能获金牌最好,不获奖也没什么大不了,放眼世界,有资格参赛就已经很了不起。为每一位选手点赞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