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为什么现在的食物不如十几年前的香了?

  十几年前有一次邻居家煮猪肉,馋得我直流口水。为什么现在猪肉可以随便吃,却再也找不回那种感觉了?是当时的食物更香,还是我们的味觉退化了?

  问:为什么现在的食物不如十几年前的香了?

  观点1:我想说一个实例:2014年国庆长假的时候,有人从我这里定了两桌饭。要求就是有羊、有鹅、有土鸡和土鸡蛋,其它的菜随便,共计二十人。

  说实话,我虽然养了十多年不喂饲料、豆粕的鸡,也有鹅,也做过几年的木柴铁锅炖鸡。但对于整羊咱真没做过,心里十分没底…而这个客人说实话是邯郸市的一个武警军官,也是他退伍最后一次带家人来邯郸的响堂山游玩。因此,我十分想做好那顿饭…

  那只羊,也是我们当地产的山羊,是纯放牧的那种!考虑很久之后,我把鸡、鹅、羊全部做成了清炖,并且是不加任何现在工业调料的那种…

  那一天,他们一行二十人,吃了一只六十八斤重的毛羊、然后两只鹅、三只鸡…共计十个菜。所有的菜基本上一点没剩,在最后结帐的时候共计2760元,客人硬

  给了我2800元,并且握着我的手说:终于吃出了儿时味道。

  是啊!儿时的味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曾经儿时的味道?我们那时的鸡和猪根本还没有饲料和豆粕,都是原生态的;我们那时炒菜所用的调料差不多只有酱油、醋、盐和黑酱,但那种味道却至今难忘…

  这些年,我们的生活是好了…各种肉类、蔬菜,各种现代工业的调料已司空见惯时常用于餐桌,但我们的口感却为什么会变呢?以我说:一是我们的生活确实是好了,所有的东西已不再有当初的追求了;二是现在所有的食物已在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中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你还记得你儿时家乡的味道吗?其实,有时候简简单单才是我们当初的味道。

  观点2:别笑我,农村长大的,只要是食物都吃过。记得小时候五岁的时候就吃过一次半死鱼,就是开始翻白但是还能游动的鱼,大热天水塘里面的草鱼大批量死去,记得名字叫做“松鳞症”,那么缺乏荤菜的年代,那条鱼真的没吃完,不好吃。后来长辈们为了不浪费了,都把半死的鱼捞起来做成腊鱼,那一年吃了很多腊鱼。

  后来有一年我家的架子猪接二连三的死去,死去的猪做成了腊肉。爸爸气急了,把一头没有死的猪也杀了,自己来吃,可能跟心情也有关系,反正那猪肉也不好吃。后来我跟我弟弟把内脏全部丢了,把肉也做成了腊肉。

  今年我老家五六十只鸡听爸爸说,有人乱打除草剂,陆陆续续死了一半。上次老婆送孩子回家,一次性杀了两只不是那么精神的鸡,老婆也告诉我说很不好吃。平时她可是最爱我妈妈做的子姜炒鸡的,经常馋嘴妈MD鸡,鱼。妈妈也自豪自己有几道拿手菜。

  连续举了三个例子,只想证明一句话:动物只要不健康就不好吃。鱼吃跳猪吃叫,一要绝对新鲜,二要活力十足。现在去看看养鸡场,养猪场,热天开着水泵的鱼塘,哪有什么健康的动物呢?只是没死而已嘛。农家鸡蛋,土鸡,水库鱼,散养猪,为什么卖那么贵,就是因为活力十足,健康,所以肉就好吃的多。

  观点3:现在的食物没以前的那么香,我是感同身受啊!这不是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才这样,这是食物本身已经变了,说个最经常吃的,每次回老家母亲问我吃什么?我就说吃猪肉,因为镇上卖的的猪肉都是个体户自己养殖的,最起码农村人还有点底线,煮起来真的好香,口感又好,我在县城里吃的猪肉,那就不是猪肉,嚼不动还没肉味!现在的鸡肉没鸡味,块头还那么大,鱼肉没鱼腥味,我也是醉了,在城里就是活受罪!

  观点4:为什么现在的食物没有以前的香?我认为最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点、现在的生活水平已经大部分步入小康水平了。几乎每个家庭都顿顿有肉吃,天天不断荤腥。食物就是这样,吃得多了,也就感觉没有味道了。有个故事说:朱元璋落难,得一碗豆腐渣煮烂菜叶吃,觉得吃得特别香,特别好吃。多年后当了皇帝,大鱼大肉吃怕了,叫御厨给他做豆腐渣吃。豆腐渣是做出来了,但就是吃不出当年那个味道。人就是这样,饿慌了,吃啥都好吃。朱元璋也是如此,后来特地饿了一天没吃饭,再来吃豆腐渣,虽然没有落难时候那个味道,却也吃的特别香。所以,我认为,很多人吃不出香味,根源在于生活水平高。天天大鱼大肉,那还有味道可言。

  第二点、以前的肉类多数是野生的,就是猪鸡牛羊肉也是纯粮食喂出来的。以前的菜,基本都是有机肥料,环保、安全、特别是吃起来啥都是香的。而现在呢?蔬菜水果啥都是纯肥料催出来的,特别是反季节蔬菜,吃啥没啥味,吃啥都倒胃口。现在的家禽和家畜也是靠私聊催出来的,充满各种正大饲料,各种抗生素,这也罢了,很多家禽特别是鸡和猪,为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两三个月就出栏,这样的肉要有味才真是怪哉呢。我也是在城市工作,每次回家都要家里拿点肉,老家农村父母自己养的鸡和猪,从来不喂饲料,所以吃起来特别香。农村家里的蔬菜也香,父亲用农家肥,从来不用化肥。每次回老家农村都要带些蔬菜和肉。而城里人就没有那么好的口福了。只能买那些垃圾肉类蔬菜吃了。

  观点5:主要是现在我们能吃饱了,矫情了,其实现在的食物远比以前好吃。微山湖的野生小鲫鱼,小时候看家卖的,坐地下哭,让妈妈买来吃,回家放点盐一煎,放煎饼里卷着能吃两三个煎饼。那时一个月能买次鱼就不错了。现在那种小鲫鱼,谁做出来我也不一定吃,刺太多。小时候家里下蛋的鸡死掉,妈妈给煮来吃,只放点盐和花椒,吃的舌头都咽下去。现在老妈养的芦花鸡,也就是那味,要用盐和花椒煮,真吃不下去,纤维粗的要命,如同嚼麻线。小时候爱吃的全麦煎饼也更是咬不动了。土猪?谁怀念谁自己养着吃去吧。除了脂肪多点,真没全价饲料养出的优质品种猪肉质细嫩多汁,发香。

  小时的食物,那只是痛苦的记忆,吃不上,喝不上,吃火腿肠能疯掉,吃方便面能吹一星期。那时候给爸爸的老师改善生活,买根火腿肠切片摆盘子里端给老人,然后他也舍不得吃,叫我过去,大部分喂给我。

  现在的火腿肠不好吃吗?去朝鲜,给服务员火腿肠,千恩万谢,藏好,带回家孝敬老人去。

  不知道大家看过冯小刚导演葛优等主演的《甲方乙方》没,不吃肉好办,扔山沟里半年,老鼠肉都吃。我们那以前,可真有孩子烤死老鼠肉吃,被毒死的。

  不要矫情了,肉不如以前香?你一月吃一顿试试。

  观点6:从植物角度看,以前的植物施肥量较少,生长慢,有机物积累慢,各种营养成分丰富,但现在大规模生产,注重产量质量,却降低了对品质的要求,导致味道变淡,降低口感,最好的例子就是大米了,东北一年一季的一般比南方一年二季或三季的好吃。还有各种蔬菜水果,要求产量,大水大肥,促生栽培,口感降低了。

  现在的有机食品要求较高,口感较好,但也较贵。

  观点7:

  第一,饮食条件的变化。我兄弟俩,儿时我生日的时候煮10个鸡蛋,我吃6个,弟弟吃4个。他生日的时候也煮10个鸡蛋,他吃6个,我吃4个。现在呢?还有比吃煮鸡蛋更简单的食物了吗?物质的丰富,提高了我们对食物追求的标准。

  第二,食物的变化。记得我小的时候,母亲用一年的含辛茹苦,喂一头猪不舍得吃,卖给公社供销社,收购标准好像是126斤,叫统购猪,如果不够斤秤还不要,怕斤秤不够,卖的那天早上还拼命让猪吃饱,并把屁眼儿堵上,免得拉出来,这样不仅保证斤秤,还能多卖点钱,现在呢?三四个月长到几百斤的猪,不符合慢工出细活的朴素道理。

  其他食物也是同样的道理。五十年前到现在,同样的资源,那时候我国7亿人,物质还短缺。现在呢14亿人,物质丰富,吃香的喝辣的。什么原因呢?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样的空间资源,数量的急剧增加,势必会给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