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20160901期
它不仅是地理概念,还包含着一代人的梦想
50年前,
他们跟随梦想的指引,走向未知的人生。
50年后,
我们循着历史的路径,寻找他们的足迹。
那是一次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大迁徙。
1965年,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正式展开,由沿海和重要工业城市的单位派出人员和部分设备,进行援建。
据记载,“三线”建设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涉及13个省和自治区,400多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一共建设了1100多个大中型项目,其中包括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钢铁、煤炭等重工业基地,以及轻工业企业等。
“三线”军工单位大多位于偏僻荒凉的大山中,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所有“三线”军工基地的建设都是从搬砖、运土、抬石头开始的,没有例外。
在“三线”建设中,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所从事的是“三线”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国防科技工业。
今天的我们也许无法想象,六十年前的人们,是如何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一片片荒原和山岭中,建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
今天的我们更无法想象,六十年前,人们在厕所里发明了一个航天器中,至关重要的部件——姿态控制发动机。它在运载火箭末级、导弹弹头和各类航天器上都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太空站对接时,误差不能超过3毫米,就是靠姿控发动机调节的。
那时的基地还在建设中,也没有实验室。而生产车间则是按大发动机的规格建制的,根本生产不了小型姿控发动机。
无奈之下,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主任设计师傅永贵看到河沟旁边有一个无人使用的厕所,有了主意。开孔,安装有机玻璃,砌砖,抹水泥,一番改装下来,实验室也已初具规模。
50年前,在这个用厕所改装的试验室里,科研人员研制的是为“东风5号”洲际导弹配套的一种小型发动机。人们因此把在这里研制的姿控发动机叫作“厕所发动机”。
研制出“厕所发动机”的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是我国最重要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单位。40多年来,他们走过的路程见证了中国航天史的艰辛和荣耀。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现在,这里的景象变化不大。几十年里,这些车间一直隐藏在大山深处,不为人知。
即便用今天的眼光看,大山深处的这些工程还是颇为壮观的。我们无法想象,在缺少大型机械设备的半个世纪前,人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而比这些工程奇迹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一些“三线”的军工基地甚至在没有完全建成的情况下,就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
这些基地远离城市,远离交通干线,甚至和附近的乡村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如果你不经意路过这些地方,可能不会想到,它们是我国重要的军工生产和科研基地。在很多年里,这些地方对外是严格保密的。它们曾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三线”。
今晚22:03
CCTV-10
《探索·发现》
《军工记忆·三线风云》
第一集《大山深处》
回溯六十年前,
重温那代人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