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张居正为什么终生不重用大清官海瑞? 问:一代名相张居正为什么不重用清官海瑞?
观点1:清流没你们想像的那样好。 其实明朝最后也是毁于以东林党为代表的清流的手中。 你老朱家反腐,你老朱家不让贪,那大家一起玩清流,天天吵架,天天内讧,天天炒皇帝鱿鱼,后来李自成快包围北京的时候,崇祯皇帝多希望清流们能说句,跑吧, 清流们不干,宁为玉碎,让皇帝吊死煤山,结果便宜了满清人。 才干和品德是两回事,和口才同样是两回事。 观点2:在评价一个官员时,由于对于贪污腐败的强烈厌恶,使我们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凡是清官就一定是好官。实际上,有很多清官碌碌无为,反而误了一方百姓的;也有些贪官,政绩却还不错,百姓反而安居乐业的。 海瑞是忠臣,是清官,也是孝子。他被人尊重,也被人遗弃。他为官20多年,执法可谓刚正不阿,然而他却无法成为官员的模范,他在行政时,将道德放在一个极高的标准,甚至到不考虑实情的地步。更多的是基于直觉直接判断善恶是非。例如,对于案件,他不加调查,平民富民,一定就是富民有问题,兄长和弟弟,则一定是兄长。对于契约问题,海瑞规定,必须按照双方签订的契约为准,而不按照明朝的利息不得超过本金一半的规定。在海瑞看似公平的执法下,很多目不识丁的农民反而成为受害者。失去田地。海瑞执政过的地方,并没有突出的政绩。一个清官,和一个能臣,这中间不能画等号。 另外,海瑞的私人品格。则并非无懈可击,他一生取三妻,二妾。其中两次出妻,第二任一个月就被休了,第三任不明不白死了,到了年近七十,还纳了一房小妾。 张居正作为明朝第一能臣,还是很有识人之能的。海瑞并非一个非常有能力可堪大用的人才,而且跟同僚的关系还都处的不好,不被重用实属情理之中。 观点3:因为海瑞是一个比较难对付的人,海瑞是官权推出来的一个强人,海瑞完全按照文化和制度的标准当官,这使得他很难融入当时的派系之中,而张居正的改革就是依靠于自己控制了皇帝又得到了太后的支持,然后实行的改革,所以他用海瑞没什么必要,同时他自己也无法重用海瑞,这是王朝制度之下的必然产物。 观点4:海瑞在评价张居正的时候,自己说了句大实话“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海瑞这样的人,用作标榜和旗杆可以,但是事功不行,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政治很多时候讲得是个平衡术,为什么历代帝王,越是牛X的越讲权谋,这不是没道理的。张居正何等聪明的人,海瑞几斤几两其实他再清楚不过了。海瑞的名气来源于他的清廉和那场革命,和历史事功没多大关系。 观点5:海瑞心中只有国家,只有百姓,不会投靠谁,做谁的走狗,宵小之辈可能说,为了国家民族百姓,该投靠的还得投靠,否则就是不灵活不知变通。这也太苛责古人,如果真是为了做更多的好事而选择投靠,也确实做出一番事业,这当然是条汉子,如当年胡宗宪戚继光,如果自身刚正不阿,不会圆滑变通,而不受到重用,那是当政者品格有问题,而不是海瑞自身的问题。 海瑞治理吴淞水患,以工代赈,治理了水患,少花了银子,还找到了正确的治水方法,当时可没有专家反复论证的,这份才能当时官僚能有几人 海瑞当年收拾胡公子,用的手段非常高明,对比一下吧,现实中的事情不提也罢,举个电视剧里的例子,《绝对权力》里这样一段,肖天冒充国家领导人的公子,到江州招摇撞骗,齐全盛刘重天两个正面人物怎么处理的呢,一开始不闻不问,等自身权力受到威胁时抓人,抓人还胆战心惊,证实是冒充的后暗自庆幸,海瑞直接讲,胡大人对子女要求多高呀,这人肯定是假的,给足了胡宗宪面子,比起今天的齐全盛刘重天之流,胜之万里计。 海瑞骂皇帝,一搏虚名,不过是后人瞎编,海瑞给嘉靖的奏折,明史上记录的很清楚,大意就是皇帝您别修仙了,那玩意没用,到现在皇帝您见过谁修仙长生不老的吗,前几年您跟着修仙的那道士,不是也死了吗?一句过份的话都没有,只有做一片做臣子的对皇帝一片赤诚之心。皇帝不幡然悔悟,反而把海瑞下狱,是皇帝自身的问题。 海瑞搞的退田,也还算比较文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对弱者照顾一点,这也成了海瑞的罪状了,海瑞是在案子难断的情况下,对弱者照顾一点,可惜海瑞不知道说,自己在断案时,在考虑法律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效果,这样多高大上呀,这种话多熟悉呀。 海瑞对道德有洁癖吗?当然徐玠被人攻击,海瑞站出来给徐玠说话,当年徐玠奉迎皇帝搞神仙土木的事,但徐玠为了国家勤勤恳恳,也能容人,做了很多好事。海瑞也是一个知道权变的人,也能空心容忍委曲求全,哪是一个道德洁癖的人呢? 明代,有能力而又清廉的人,大概除了于谦也只有海瑞了,这样的人不用,是皇帝不知用人呀。海瑞没有做更多的事情,是因为少了一个“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