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德晚报记者 郭晓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多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宁德市积极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优化城乡教育资源、解决随迁人员子女入学难等社会关注热点问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百姓看变化】 这10年,入学难得到有效解决 讲述者:卓立月(进城务工人员) 长期以来,做好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和推动学前教育工作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近年来,我市通过抽签、电脑派位等切实可行的方式,积极有效地解决了随迁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 卓立月,与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一样,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她的心头病。卓立月告诉记者,她与丈夫都是屏南人,由于家住山区,孩子上学十分困难。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四年前,夫妇俩决定来宁打工。起初,为了解决孩子的入学问题,夫妇俩在热心人士的介绍下在钢筋厂当起了加工工人,而根据当时政府规定的就近入学原则,孩子被归派到了城南中心小学,对此,夫妇二人十分高兴。“此前我想都不敢想自己的孩子能够与城里的孩子坐在一样的教室里,享受到同等的师资教育。”提及孩子顺利入学这件事儿,卓立月至今还感触颇深。卓立月告诉记者,多亏了政府的惠民政策,女儿才能顺利上学。如今女儿已经上四年级了,学习成绩都挺优秀。 据了解,同卓立月一样,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多,解决好随迁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政府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市在切合实际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据悉,从2011年秋季开始,我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施电脑派位入学;如果登记报名学生数少于本校招生计划或学位余额,由学校全部接收;如果超过,则由主管教育局通过电脑派位方式确定各校的接收对象,并张榜公示,避免出现家长排队等待录取的现象。剩余未被录取的学生,由主管教育局统筹安排在其他公办学校就读。 【数据来说话】 据了解,1990年,我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幼儿园234所,小学5385所,普通中学112所(其中初中73所、高中39所),中等职业学校2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通过十年的发展、整合,至2010年,我市普通高等学校发展至2所,幼儿园289所,小学688所,普通中学186所(其中初中133所、高中53所),中等职业学校24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与此同时,幼儿入学率上升到90.0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1.27%、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4.64%,同比1990年增长多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