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为何很多有钱的学生也可以在大学里面拿到助学金?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班级里面每个学期都会有助学金,可是总有一些拿着苹果手机的人拿到了助学金,这是为什么?

  问:为何很多有钱的学生也可以在大学里面拿到助学金?

  观点1:在咱们国家,学习好不一定代表情商高,而且咱们大学也不是完全的应试教育,据我了解,大学的奖学金评选是有条件的,第一,必须是学生会代表,好多学生不是吧。而且加分不一样,除非你学习特别好,否则很难超过哪些学生会代表。这就是原因。

  同时,我不仅仅也了解到,大学的党员名额也是班级的团支书和学生会代表,这样也就是成为大学学习无用论的根源。

  我当时上大学,很多班干部都是地方上的领导儿子,虽然现在透明多了,还是有背景好说话。

  最后,我就说我很勇敢,有啥说啥,不会胡说,也不会偏袒,当然,这种大学在咱们国家也是少数,还有很多民主的。当然,我没见过。

  观点2:这个我比较有发言权,但只限于我自己的学校,其他的不敢保证。

  首先,先说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个虽然是学习的奖,但有一项要求就是要在贫困生库)这个奖相对的公平,有其硬性指标,又因为名额少,钱还比较多,所以这个一般很公开公平,只有极少数一两个指标会给到团学的干部,可操作性较小,但是主要要求学习前几名吧。

  第二就是国家级助学和省市校级助学,这个可操作性比较大,但是大并不意味着一定有猫腻。首先各个大学贫困生工作都是从一开学就开始,所以申请什么的人很多,但是辅导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对学生的甄别不会100%准确,毕竟父母都无固定工作,但是可能是资本家呢,所以选人就不一定准。第二有的是学长或者班级投票,这个跟第一个有一样的毛病,就是大家都不了解。就算是完全公平公正的选,也不一定能选对。何况名额还算蛮多。

  第三,最重要的是贫困生库每年的修改律不能超过5%,也就是大一定了之后每年可改动的比例很小,一错可能就一直错下去。(这个很重要,因为贫困生库可能是大一一开始就定型,后面的选择面就很窄)

  第四,大学毕竟是学校,学习占比很大,很多都有一票否决,本来贫困生库里面竞争就不大,筛选掉挂科的再按成绩排一排很可能最困难的学生不一定有资格拿。

  第五,贫困的原因有很多种,有本来就家庭收入低的,有因病致贫的,有因灾致贫的(火,水,车祸,地震等等)我就是考上大学后母亲就诊断出肿瘤,全家的钱全部拿去治病,就差点卖房子了,我一开始到大学学费什么都是贷款(大学生助学贷款非常方便简单),我父母虽然很困难但是给我每月800生活费(11年)我到学校也非常节约每月只花400(只吃饭,其他什么花销都没有)但是到了大二,我母亲手术也成功了,也没有复发,我自己也能通过兼职赚一些钱,家里也就好了起来,到了后来我在学校越来越好,每月开销就要三四千(都是自己出,我大一后期就再也没向家里要过钱),那在学校也算比较富裕的了,我毕业时存了十万(助学贷款欠18000,现在还在自己还账)所以有些贫困是可以克服的,有一些是长期的,有些能转好,有的越来越没钱。

  最后说点黑暗的,大家都说有猫腻,什么有关系。这点可以说很少有,也许有几个,但是大多数有关系的不会来干这个事,毕竟刚进大学的学生比较单纯。当然也不是白纸一块,肯定愿意表现,主动交流的获得的机会越大。当然还有学校挪用助学名额,让学生冒领的,这个就比较普遍,可以说各个学校都有点这问题,特别是越没钱的学校越严重。

  总结,助学本来就是一个国家优惠,尽管大家都怀着好意,也可能效果不尽人意。大家不必太苛责,毕竟生活不是单一标准构成的,事物也不是非黑既白,何况还有时间的变化,国家和地方已经很努力了,基本上现在因没钱读大学的很少了(再次推荐助学贷款,非常方便,而且都能申请到)当然贫困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吃不起饭,用不起现代化的工具,帮助贫困家庭就是让他们跟普通人一样,更容易的过普通人生活。

  观点3:一般来说大学助学金的分配有一下几种方法:

  1 助学金会给正真贫困的学生。

  2 助学金一半给学生,另一半充当班费。

  3 助学金大家轮流领取。

  4 助学金全部充当班费。

  5 班干部及其玩的好的领取助学金。

  以上每种情况在大学都遇到过,一般来说大一的时候第1种比较多,而到大二以后就有人心里不平衡去争取助学金,好一点的会采取第2种方案,若争取的人比较多,一般采取第3或第4种方案,班干部比较黑的就第5种方案。

  我们班级大一大二是第1种方案,大三大四是第二种方案,但大三大四的时候领取的也不一定是贫困生了,这也是一种妥协吧,毕竟这个社会并不是非黑即白,社会上那么多开着豪车领低保的也多的是。

  奖学金的话,学习成绩占大头,但也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助学贷款基本上是贫困生在申请,这个还是比较好办的,我上学那会一般助学金的认定是跟助学贷款挂钩的。

  观点4:这种怪象在某些地方也存在吧!

  我们这个四五线之外的小城市,我在这上大学时,奖学金助学金还有什么其它的好处也并非全都是公平发放.

  第一年有个专业课考试,全班同学因为我离家近,我回家复习去了。我把书看了两三遍,最后考试,我的87分是全班倒数,不少同学是直接背划的范围.那一刻,有些怨恨.奖学金据说就是按照这成绩发的,我第一次感觉到黑暗.

  后来助学金申请,老师要求每个人写.我也写了,可能我是我们班级里较早用手机的,老师觉得我不该写吧,在大学里,班主任从此后特别讨厌我.能感觉到他的那种讨厌,我特别纳闷的是我的室友比我家有钱的多的是,人家家大楼房住着,就是因为我用了手机,所以,哎,这么多年过去,我都非常痛恨我的班主任.当然他后来把助学金给了我的室友,一给就是两年,呵呵.助学金发放原来是和班主任的喜好有关啊!

  观点5:我是一名班长,组织参与大学助学金申请两年了,我们一直坚持让真正贫困的拿到最高的助学金,剩下的名额班级其他同学可以申请,到时候集体投票决定。

  一个班级真正贫困的只有少数几个,其他人家境都差不多,所以贫困的能拿到就可以了。

  观点6:个人认为:

  主要是贫困生认定各地标准不同,很难真正确定谁是贫困生以及国家地区贫富差异同造成的。

  例如,在本地相对富裕,在就读地又相对贫困怎么算?

  他比你有钱,而他在本地算相对贫困,而你在本地算相对富裕,他就能拿到证明,你就是拿不到证明啊。

  而且有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不大,可有些省市贫困名额很多,认定很宽松,什么证明,低保都没有都可以拿到街道和区县的盖章,这就源自制度和工作人员的不严谨了。

  最后就是,学生又抱着拿一些零用钱的想法去申请,心里没有任何负担,白拿钱谁不高兴?

  还好我所在地区目前来看有需要的肯定拿得到,不需要的也拿得到,不服气的人是因为以上原因不急切需要却拿不到的。

  可我觉得吧,不需要就不要去拿,无论你拿不拿得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还有借口说什么你不拿,别人就拿了的,甚至于上级政府就贪没了的,都是不可取的,一部分的贪污情况就是这样的想法“由下而上”滋生出来的,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大家都这么想,这样对国家的未来可不会好。可惜这样的道德约束并没有强制力。

  政府的资金调配也不灵活,地方性资助只能给本地人,多余资金划入国家资助援助更多的人,可是每个地区的人也不会赞同这种方案吧。凭什么我们省要给你们省,凭什么我们市要给你们市,等等等。

  不由得感叹,扶贫真的很难,有的人想尽办法钻空子,有的人又拿不到觉得不公平。联想到一类型的事情,怪不得最近中国也有了越来越多专门管理慈善的人,挣钱难,捐钱不只是为了名,做起来也不简单,花了钱,真的就落到实处了吗?国内也还需要对制度和工作人员素质进行改善和提高。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