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天蓝水清,绿意萦绕,海在城中,人在景里。今天,只要人们一踏上厦门的土地,便能立即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馨与惬意。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全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无疑,给厦门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有人说,一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素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厦门环境教育的发展,通过各种形式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注入每一位市民的心间。 省级环境友好型社区 厦门占“半壁江山” 今年初,福建省“省级环境友好型社区评选活动”表彰大会上雷鸣般的掌声,至今还在厦门的许多社区工作者的耳边萦绕。在这场大会上,全省23个单位被福建省环保厅授予“省级环境友好型社区(小区)”称号,其中,厦门的占了“半壁江山”,达到13个。据了解,这13个社区分别是思明区的溪岸社区、天湖社区、阳台山社区、溪东社区、文灶社区、莲翔社区、下沃社区,湖里区的康晖社区、康乐社区、吕岭社区、和通社区、兴隆社区,以及翔安区的东寮社区。 环境友好型社区,实际上就是原来人们耳熟能详的“绿色社区”。 厦门作为第一批国家环保模范城,早在2002年就开始尝试创建环境友好型社区。当时,国家、福建省均未出台关于环境友好型社区的创建标准和实施政策,只有广东一些城市先行一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尽快开展这一工作,厦门市环境宣教中心组织了由各区环保分局和基础较好的社区组成的考察组,赴广州、深圳、珠海、汕头进行观摩取经。经调研,厦门决定按照“先树立试点,再全面推广”的方针,以鼓浪屿龙头社区为试点社区,通过一年时间将其建成厦门市首个环境友好型社区试点,随后将其创建经验推广到全市各个社区,以点带面地带动全市环境友好型社区工作的全面开展。 短短几年的时间,厦门的环境友好型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呵护美好环境、争创环境友好型社区的浓厚氛围,在厦门大地迅速形成。 与环境友好型社区一样,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创建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市167所环境友好型学校通过举办环保讲座、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拓展了环境教育教学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 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主任余进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环境友好型社区及学校创建工作的开展,为我们的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后,我们要更好地建构环境友好型社区及学校,让生态文明渗透到公众的生活中,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友好社会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