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农村越来越多的是,相互间的闲言碎语,少了彼此的互帮互助,这是为什么? 问:为什么现在的农村人情味越来越淡薄?
观点1: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并非是现在才有,闲言碎语可能不单单是农村里的一大特色,不过在农村这种现象很严重,特别是务农的那一批人,农民苦,但农活不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忙活,除去收种和培育,有很多时间是处在无事可做的情况,大家聚在一起聊家常,聊这聊那的,就有闲言碎语出来。 但是邻里之间有点困难,还是会有人帮忙,特别是有谁家有了白事,虽然现在很多人家都请家政公司一条龙服务,但一个组的村民会过来帮忙,就算是邻里之间有点矛盾的,发生这种事依然会帮忙。 对于年轻人来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去城里工作,难得回家,彼此间接触少,不像我们的父辈那样交流很多,也比父辈他们自我得多,强调个性,未来,确实有可能会出现题目中说到的不会相互帮助,或者说能提供帮助的人比较少。时代在变,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人际关系在变化。 观点2:为什么现在的农村,人情味越来越淡薄? 我的老家是在东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时的记忆里满满的都是相亲们那慈祥的笑容。那时候家家过的都是一样的贫穷,但是彼此的心里却总是有着一些美好的期望与憧憬。小时候的我可以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那时候一样的饭菜总是觉得别人家的香甜!村里不管是不是直系亲属,我都会有着亲属般的称呼,大爷.大娘.叔叔.婶婶,小时候的我脑海里好像没有亲情远近的概念,因为邻里邻居大家处的都是一样的亲,经常会看见邻居们聚在一起在某家看电视或者坐在村前石墩上聊天的场景,虽然没有什么新颖的话题,但是能感受邻里之间的那种亲密感,尤其到了过年,大家就会挨家挨户帮忙包年豆包,或者去聚在某家一起品尝刚杀的年猪炖酸菜,说真的,那种气氛不是语言所能形容的!村子里无论哪家,也不管什么红白喜事,不用喊大家自动就会前去帮忙!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也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除了家里的瓦房,有很多的农民甚至还给儿女们在镇上买了楼房,以前只要下雨就和泥的乡道如今也被光滑的水泥板所替代,贫困户有了国家的帮扶,就连承包的土地也有支补,农民个个都拿起了手机,玩起了微信,想谁了,就加对方的微信号,然后聊上那么几句,谁过生日啥滴发个几百元红包写个生日快乐就ok了,村子里的孩子有出息的上了大学,自此远走高飞,没读好书的也跑到大城市打工去了,村里人与人之间见面也会说上那么几句,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似乎少了那么点温情,偶尔的还会有小道消息传出,谁谁家哥俩因为分地吵架了,某某人占了某某家半根垅地了,某某老人的地让儿子占了却不给养老了,反正都是负面的东西! 现在条件好了,可是人们也变的现实了。包豆包杀年猪的那种气氛再也看不见了,门前那块大石头落寂的礎在那里,回家的时候偶尔会看见有一两个孩子坐在那里,他们没有聊天,而是在低头蹭w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