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中华鲟背上有蓝色标签。 泉州网-东南早报(记者 吴水保 黄祖祥 文/图)昨日清晨5时许,在离晋江金井南江村5海里的围头湾海域,船员们正用力拖拉渔网。将近100公斤的海蟹等产品被打捞上船,其中一条“怪鱼”格外显眼。经鉴定,这是一条长约1.3米的中华鲟。不久,在渔业专家的护送下,这条5岁的“少年”中华鲟在外海被放生。 鱼背上有标签 赶紧找专家 南江村村民谢国其今年53岁,讨海为生。“打渔30多年从没见过这种鱼,但鱼背上有字牌,猜测是保护动物。”老谢知道这种鱼不能随便处置,他赶紧护送“怪鱼”返航,暂时放在邻居李友全家中的海水养殖池。“怕它会受伤,带回来检查。” 渔民听说老谢捕到“宝贝”了,赶紧过来看看。“应该是中华鲟,跟电视上看到的很相像。”一村民这样说,渔民们赶紧打电话找专家。 体征健康无碍 外海被放生 昨日上午9时,记者见到这条“怪鱼”,它头尖吻长,体表呈黑褐色,背鳍上有被渔网擦伤的痕迹,两腮有规律地张合呼吸,在15平方米的养殖池里安静待着。鱼商李友全小心翼翼把它抱起来:“很温顺,但要赶紧放回水里,不然它会生气。” 记者细看,这条“怪鱼”背上的蓝色标签上用英文注明长江水产研究所、电话号码和编码“b9170”。 随后,晋江市农业局渔业专家赶到现场,经鉴定,这条“怪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是一条放养增殖的科研用鱼。” 经测量,这条中华鲟身长约1.3米,体重约11公斤。经渔业专家检查,这条中华鲟体征健康、内脏器官无损。为提高它的成活率,避免造成二次受困,专家和渔民用船将其护送到外海放生。 厦门繁育长大 是5龄亚成体 昨日下午,记者拨打标签上注明的电话,得知这条中华鲟是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厦门繁育保护基地,于今年11月6日在厦门海域放流的。“这次总共放流150条。”他们在其中9条中华鲟身上安放gps仪器,用以追踪水温、水深和区域等科研数据。“南至厦门海域,北到黄海,都有中华鲟的活动痕迹。” 该水产研究所刘博士告诉记者,渔民捕到的这条中华鲟是在厦门繁育长大。“它已经5岁了,属亚成体,而成年中华鲟要繁育12年以上。” 渔业专家和刘博士提醒,渔民误捕到中华鲟,应当立即无条件放生,否则属于非法捕杀;若是发现受伤、搁浅的中华鲟,应及时报告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对于已经死亡的中华鲟,应联系相关部门或联系放流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