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百岁芳菲奏华章——写在上杭一中百年校庆之际

客家母亲河汀江之滨,在千年古邑上杭,美丽的杭川大地,矗立着一所历经百年风雨洗礼的状元摇篮、高级中学,像一颗璀璨明星闪耀在海西大地,在青春焕发中阔步高歌猛进、继往开来,她就是福建省上杭一中。

千年古城孕育状元府

北宋初年,承事郎郭福安受朝廷之命,从江西远赴上杭监督金山坑冶。郭福安在金山顶上远眺,发现了南面汀江沿岸“三折回澜”的风水宝地,因而携妻带子定居杭川,肇基郭坊村。

郭福安建立郭坊之后又一百余年,一个堪舆家神奇预言:“袍山苍苍,青紫盈坊”。于是漂泊无定的上杭县治,最终定鼎郭坊,一个城邑的命运,因此定格在金山之阳汀江三折回澜处,浩瀚的历史长河,从此在这里积淀着深厚的文脉。金山与袍山之间,汀江作之字形缠绵,片刻乃依依南流。山环水抱,藏风聚气,实乃钟灵毓秀之地也。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赞叹上杭:“东南山豁大河通,汀水南来更向东。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如画夕阳中。”灵山秀水,造就了历代人才辈出,文人雅士延绵不绝,五百年来上杭城书声朗朗,赢得了“一城书画半城诗”的美名。尤其是明清以来,上杭书院密布,文风昌盛、人杰地灵,才俊辈出。

辛亥革命后,民国肇始,新学之风遍及东南,志士仁人以教育救亡为己任,极力倡导和兴办新式学堂,以实现振兴中华、造福桑梓的使命。1912年,在省议会议员、举人丘复等地方乡绅的倡仪下,上杭县立中学(习称旧制中学)获准创办,这是上杭一中的前身,也是闽西最早的中学之一。

1913年,上杭县立中学招收初中新生30余人,学制4年,首任校长傅赉弼,校址初设于孔庙明伦堂及儒学署,后续分设琴岗书院。1923年,丘嘉谟校长为兴教育人,组织师生和社会人士集资购买清朝武状元丁锦堂“状元别墅”,从而奠定了校舍根基。1926年,旧制改为新制,校址即迁至西大街“状元别墅”。

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上杭一中颠沛流离,与国家民族命运共沉浮,尽管时局动荡,广大师生依然无悔探索着教育兴国之路。

1934年,学校改为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原有初中部3个班学生附设于“简师”。1935年,校址迁至南岗南泉古刹。1937年,省教育厅下令停办“简师”,决定设省立上杭初级中学,校址迁回“状元别墅”,并委派郑文荣为校长,开设2个班,学生110余人。

1939年夏,日寇飞机两次轰炸上杭城,校舍被炸毁一部分。为安全计,校址曾迁至上杭旧县的新坊和河东,1941年春又迁回原址。

1942年春,应上杭地方人士的请求,省教育厅同意增设高中部,学校更名为福建省立上杭中学。

新中国的诞生,上杭一中迎来了新的生命。1949年9月,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当时全校有高中3个班,初中6个班,学生300余人,教师30余人。1950年2月,省人民政府任命郭锦发(又名郭干)为校长,学校又先后更名为福建省上杭中学、福建省上杭第一中学。1952年,省立上杭中学改名为“福建省上杭中学”,1955年又改为“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学校开辟新校区,实现北扩宏图,校园布局初具规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58年被列为省重点中学,1961年,上杭一中丘维声取得高考理科总分全国第一名,古老的状元府里又诞生了新状元!

百年弦歌桃李满园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上杭一中伴随着百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不断茁壮成长。从旧制上杭县立中学到简易乡村师范,从省立上杭初级中学到省立上杭中学,再到福建省上杭中学,直到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上杭一中历经了旧中国和新中国,筚路蓝缕,历尽艰辛,一路坎坷踏歌而来。

学校从最初的首届30多名学生的旧制中学到一所现代化的中国百强中学,今天的上杭一中已有60个教学班,学生3000余人,教师278人,校园从过去仅有10间教室的“状元别墅”发展到今天八万七千多平方米的教学区。

一百年来,上杭一中教育救国、自强不息的办学宗旨薪火相传,服务国家、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立德树人、传承文明的办学理念生生不息。

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吸状元府之灵气,纳百果园之芳菲,凿壁偷光,闻鸡起舞,立少年壮志,抒青春豪情,从这里走出,勇攀高峰,弄潮中国大舞台,开创世界新天地!

在百年办学历程中,上杭一中经几代人的努力,已培养了大批治学之师,兴业之才,治国之栋梁。早年校友中有开国将军刘忠中将、王胜少将;有原中宣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党组书记林默涵;著名桥梁专家游广祥、动力专家钟史明、外交家袁道丰、著名画家宋省予、罗晓帆、丘鸿猷等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杭一中共培养出高、初中毕业生三万多人,为地方经济发展培育了大量人才,一大批校友成为各行各业的“状元”,作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如世界数学名家黄艾香、世界数学难题“乘子猜想”的攻克者丘维声、著名化工机械技术专家朱国辉、神经外科专家罗其中、泌尿科专家郭震华、核物理专家丘锡钧及知名作家温祖荫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陈云贤、地质学家丘小平、荣膺被誉为地学界“诺贝尔奖”的旅美科学家温联星;羽毛球世界冠军林丹、周金灿、余立志等。他们埋头苦干,昼夜兼程,百折不饶,建功立业,为母校争得荣誉。

林丹,上杭一中初98届毕业生,中国羽毛球队男子单打运动员、奥运冠军。2008年8月,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2010年11月,获得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2011年8月,获得伦敦世锦赛冠军,获得第四个世锦赛男单冠军。2004年至2008年,林丹获得各类世界比赛冠军,长时间占据世界排名第一,被称“超级丹”,他的世界冠军数达到了46个。林丹囊括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苏迪曼杯、汤姆斯杯、亚运会、亚锦赛等所有世界顶级赛事的羽毛球男单冠军,成为世界羽坛“全满贯”第一人。北京时间2012年8月5日,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中,林丹夺得金牌,也因此成为首个卫冕冠军。

新世纪跨越式发展

迈入二十一世纪,上杭县高度重视发展高中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挖掘优质教育资源,做强做大优质高中,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世纪开始,上杭一中完全剥离初中教育,成为独立高中。办成独立高中,是上杭一中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做强做大优质高中的重要基础。独立高中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从2000年的36个班级,到2006年50个班级,再到2009年以后的60个教学班,成为龙岩市高中教学班级最多的学校之一。学校抓住机遇,在一级达标、示范性高中的定级评估中提升层次,凸显办学理念;在新一轮创建文明学校中深化教学改革,彰显办学特色;在举办建校九十周年校庆中弘扬优良传统,展示办学成就。上杭一中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百强中学”。

十二年来,上杭一中成功实现了校园西扩,上杭县将上杭一中扩大办学作为重中之重,将县城公园预留用地划给一中建设运动场,校园面积扩大了一倍,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逸夫楼、广发楼相继竣工交付使用,学校增添了50间崭新宽敞明亮的教室;体育馆建设完成,李新炎慈善基金会出资500万元捐建学校艺术中心、厦门恒兴集团捐建体育场改造,极大改善了师生文艺体育教学训练条件;十六层高的图书信息实验综合大楼交付使用,解决了图书馆、实验室、信息中心用房问题;紫金矿业集团捐资1600万元建成的上杭一中百年校庆纪念大楼,项目集校史馆、学术报告厅、教室、办公室为一体,为2012年百年校庆添姿增彩。在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的巨资校园改造大手笔,彻底改变了校园面积过小、校舍场馆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今天的状元府,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学校教学设施日臻完善,图书馆现有藏书十余万册,实验室、语音室、电脑室、视听阅览室,设备齐全,设施先进,校园网多媒体的建立让校园实现信息化数字化。

新建的运动场和大小球场密布的百果园,为师生提供了强身健体的锻炼场所。

学生公寓设施齐全,学生食堂宽敞明亮,为学子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状元湖双亭竞秀,碧水清幽,曲桥波漾,一湖书声。

星光广场,长125米、高2.2米的石雕中华传统文化墙,以中华历史文化和名人名言为内容,图文并茂,千古名句,孜孜教诲,意蕴深远,熠熠生辉,让中华文化传统在莘莘学子中潜移默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