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何评价《白鹿原》这部小说?
观点1:白鹿原是一部少有的佳作。开篇白嘉轩的七个女人,抓人眼球。当时文艺的风范,缺少点男女之事估摸着是缺少人看的。七个女人成功吸引了一帮子思想不纯的人对书瞩目。 随着情节推进,黑娃割麦走进了郭举人的小房田小娥屋里,品尝了四香之最噬魂的香。从此,又一个男女之事开始抓人的眼珠。老少不正经的都莫走开。 全书仅肉吗?全然不是。肉是山乡离不开的话题,山野村夫谈资最盛必是肉。而陈先生没有少写肉——当然在他的笔下闹洞房摸雀儿什么的估计都成了民俗文化。书中的肉,缺少了就缺少了百千年来留在黄土上的风流。除了肉,还有根植于忠实先生内心的传统文化。肉抓眼球,什么东西才是永恒?是入骨数千年的黄土文化。 黄土文化就是仁义二字。几千年的统制,黄土文明产生的思想建设没有变过,孔孟之道至老蒋的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没有变。再往后走,也许过了三十岁的人才会感悟到,还是不会变。文化总结来总结去,逃不走。白鹿原看完看水浒,宋江不被招安是没有出路的。文化无处生他。后来的思想进入中国没有中国化也是不行的。当黑娃打折白嘉轩的脊梁时,仿佛革命成功了,旧制完蛋了,然而白孝文却出人意料地当起了县长。可能是仁义的轮回,亦可能是仁义的沦丧。可能是浪子回头,亦可能是吃人之仁义。 再看种姓之斗。大村子的种姓之斗大为平常。选举时拉帮拉票,办事时互相拆台,大事到来时要看利己利他,但谁先抓住大道谁就会赢,谁要赢了就希望另外一家永不翻身。这是黄土原上千百年来的剧本。白鹿两家何尝不是?白家穷却能高人一头,那是因为义仆鹿三——姓鹿的一直养在姓白的屋檐下。更何况白老爷的祠堂,那血淋淋的鞭是抓在姓白的手上。 看风水和相术。自明以来,有户口登记叫阴阳户的,白鹿原上的朱先生就是。他的一枝笔,一张嘴正在做此事的。白嘉轩的硬腰杆,鹿子霖的大眼睛,从一出场就知道了他们的性格,智慧和财富。 忠实先生深耕于黄土文化,他当了教授也躲不开,逃不掉。他没有学贾平凹先生写一本农妇进城,知识分子进城式的废都,而是埋头将乡土赋予他的本真呕心沥血而著。书写的好,精到。他写完书后掩卷而泣,书成,以慰平生。 有人说人物打酱酒,水浒传的108将还有好多凑数英雄,在一本著作中不可能天衣无缝,但表达意味,完善情节的作用发挥到了,打打酱酒也无妨事。再说,咱们也只是时代之匆匆过客,十数亿人中打酱酒的,小说之中,来几个酱酒先生,也正是我们的现实。 观点2:我喜欢乡土文学,有幸是陕西人,生长在白鹿原下,看了白鹿原真真切切看到了自己周围的一草一木,感受到了父辈们的辛劳和勤奋,他们的苦难,他们的荣辱在这本书里都能得到映照,大时代环境下,早已经物是人非,但是白鹿原人的纯良朴实依旧。每每再读,都会想起爷爷讲给我们的,交农,南山土匪,牛才子都都恍如昨日,正视过去,才能展望未来。最后推荐:贾平凹,肖云儒,高建群,路遥,叶广芩等陕作协作家,阅读请支持正版,这也是对他们的尊重。 观点3:小说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还不错,仅此而已。从作品的混乱的主体思想,到近乎媚俗的情节侧重,都体现了一个有才华的人因为文化的缺失和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尊重作者的付出,但绝无法苟同脱离了本质的文学。 观点4:《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是上世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史上两部最伟大的、史诗般的文学巨制,作品对人性、政治、历史以及陕西黄土塬上特有的风土人情……的描写生动厚实,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之后,少有长篇文学作品能达到两部作品的高度,它不论在写实性还是文学艺术性方面,把当代中国文学的水平提升到一个令人仰望的高度。将来,无论何人暑述当代中国文学史,上述两部作品及其作者陈忠实先生和路遥先生都是难以回避的高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