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收视率高不一定是剧好,收视率低的剧也不一定像大家说的那样不堪,这就是当下电视剧市场的真实写照,没有评价标准,没有评论参照,更没有共识和基本判断,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在一部剧确实遭遇口碑和收视的双重滑铁卢时,果断地“腰斩”也不失为一种亡羊补牢的手段和对行业的警示。任何时候,一部电视剧的故事和制作都是它的第一生命。 现象行业里滥用替身,小鲜肉敬业精神遭质疑 需用更理智的姿态选择演员 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是小鲜肉的不敬业。虽说是整个产业链的问题,但人的选择是有主动性的,多数小鲜肉不愿意好好演戏是现实。但演员片酬依旧在疯狂飞涨,档期却不断在压缩,多位当红鲜肉出现了五六十集的大戏,只给四五十天档期这种近乎笑话的真事。 年度的最大话题是满世界都找不到演员,演员为了多接戏,上综艺,跑活动,都只给很少的时间拍戏。超长的大男主戏只给四五十天,还有各种滥用替身的丑闻。甚至有和名导合作了一些电影,但从未拍过电视剧的年轻男艺人,为自己的电视剧处女作开出了超1亿元的天价。同时接下多部戏的主角,加上无数的商业活动,总是走马灯似的从剧组出现消失、出现、再消失,这样也把戏糊弄完了。 没演员就没一切,电视台不买账,即使剧本好、制作好,没有大牌演员、小鲜肉就不买账。演员疯狂加价,片酬都给演员了,只能在其他环节克扣,最终质量下去了,口碑下去了,为了回本只能“注水”,多给听话的配角加些戏多闪回,多出十集不是梦。这样的注水剧暴力回馈到电视台,所以说,电视台是始作俑者也是受害者。产业的畸形直接体现在现在的演员撬动制,这完全是本末倒置。 在这个行业里,小鲜肉固然抢手,但肯定不是最有话语权的。小鲜肉再怎么无礼、霸道,他们也是被使用者,只要决策者放弃对他们的争夺,或者用更开放的眼光去选择演员,小鲜肉自然很快就会面临有价无市的局面。比起批评小鲜肉的不敬业,问题更大的是整个行业的无原则,在把影视作品当成快消品来生产的链条上,小鲜肉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主导者在面临各种替身引来对行业的信任度下降的时候,仍然沉默不语,那是因为不愿放弃短期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