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被唐诗宋词都被刷屏了。 好酒好肉回家过完年之后,再看上一期《中华诗词大会》武亦姝等选手的精彩对决,才算是过了一个传统的春节。
不管怎么说,原本趋于小众的中华古诗词文化,借着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重新获得关注,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事。 正如赵雷一首《成都》,让小众的民谣音乐再次成为焦点一样。
所以菌菌才会感叹,《中华诗词大会》和《见字如面》这样的文化综艺流行起来,真是让人高兴啊。毕竟在这之前,综艺在大家的印象里,是娱乐的,狂欢的,没太多营养的。 没想到,当有人吃螃蟹推出这些文化综艺后,却发现观众们,其实是喜欢这些有文化有内涵,表现形式有趣的严肃综艺。 这可真的是给那些粗制滥造找借口给我们生产垃圾综艺的节目组,打了一个响亮的啪啪啪,谁说我们不喜欢看严肃综艺了。
先说诗词大会。 最大的特点是最后两个环节:一对一和飞花令。 感觉就像是看乒乓球对打一样刺激,谁没接上就出局,比如彭敏对武亦姝那一期,彭敏的知识量应该是不差的,只是因为说重复了就卡壳了,导致遗憾出局。
飞花令菌菌觉得是长见识的,里面的选手和背着文言文考上大学的菌菌比,最大的优势是她们除了能流利背出教科书里面的诗词,还涉猎甚广,好多我们没听过的新诗词随手拈来。 比如武亦姝那句被广为点赞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念起来清清爽爽,想起来画面生动,这大概就是诗歌的魅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里面的即兴沙画。眼看它成楼宇,眼看它画苍穹,和诗词的意境结合到一起,真真巧妙,更多了一层视觉的享受。 再说这期节目的焦点人物武亦姝,她攻擂成功后,很多人称她是颜值和才华齐飞的女神,这种称赞本意当然是好的,毕竟一个16岁的孩子能背诵几千首古诗词,本来就是天赋异禀难能可贵。
不过菌菌想跑个题的是,咱们都是看娱乐新闻的老麻雀了,武亦姝真的属于女神级别的颜值吗,难道没人发现,她是那种典型的“女面男相”吗? 英气多过娇柔,比如像我们喜欢的林青霞郭晶晶吴佩慈等一票港台女星,很多都是女面男相型的。
不管怎么说,有才华有内涵的妹子都是自带光环的。 再说年前已经刷过屏的《见字如面》。 也是一种婉约的思念。借助文字的力量,在时间的催化里,变成了历史的琥珀。
因为这期节目,菌菌把归亚蕾、王耀庆、张国立、蒋勤勤、林更新他们拍过的经典影视作品又回去追了一遍。 因为台词功底好,表演有感染力的演员真的太少了,能攒起来看真的是享受。
在菌菌看来,这个节目是帮我筛选好演员的。能上讲台读信并且读好的演员,我心里已经默默给他加了分,以后看到他的影视作品也会多两分好感。 在上一篇文里,菌菌就强烈安利过,说它用沉静、纯美代替浮夸造作的喧嚣,是综艺界的清流节目。 没有搞怪搞笑,没有卖傻卖萌,没有明争暗斗,没有作秀,没有话题炒作,一群人站在台上读读信就把节目给录制了,一群人用声音就把观众给征服了。
它敢于浪费好资源。这么多有分量的演员站台,却没想过要靠他们卖人设做噱头,只是让他们捧着书信,静静读完,然后没有更多的消费。 看起来一点都不热闹,完全没有综艺的样子啊。
毕竟,在我们的印象里,已经习惯了吵吵闹闹,尖叫嬉闹的综艺了,我们甚至以为综艺只能是这个样子了,却发现他居然可以变成“一个人的狂欢”。 我们一直在说综艺进化史,自2015年综艺爆棚之后,它已经变成了一个靠明星流量快速赚钱赚收视率百试不爽的法器了。
而《见字如面》和《诗词大会》这样安静有内涵的节目出现后,我们很快发现: 最好的真人秀不是明星们拿着剧本演出来的,而是我们身边,真实的某个人,从他的平凡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感动。
观众其实一直都没变,只是在等好的节目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