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探索发现20170216期《信阳楚国大墓》下集 楚国文化有什么辉煌的成就

  2017考古进行时|这四海八荒竟有一柄可以逃得过现代机器扫描的“大宝剑”!

  四海八荒的各位小主们,探宝来给你们请安了!

  不知道各位小主有没有这种经历,在过地铁、飞机场的安检时会被安检人员从头到脚扫描一遍,看你有没有携带危险物品的情形~(有!赞同声一片,对对对!)

  探宝不禁感叹,现在的机器这个厉害呀!

  可是探宝和你们说,有一柄“更厉害”的青铜剑,它竟然躲过了现代机器的扫描,企图逃避检查呢!还好最后没有溜出考古人员之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听探宝为你慢慢道来……(喂,辣么多废话,快说重点!敲头!)

  2016年12月16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者们正在为城阳城址M18号墓最后的发掘工作紧张忙碌着,考古工作即将进入到最关键的时期。

  当时,根据科技人员的检测,墓室内的水分酸碱度适中,比较适合尸骨和文物的保存,这无疑更加加重了在场所有工作人员对开棺的期待。沉睡了2000多年的棺椁就要被开启了……

  在开棺前,考古队长决定先将主棺进行扫描,再进行发掘工作。经过一系列紧张的扫描,考古工作者的疑问再次浮现。在封闭的主棺内,并没有发现内棺,令人意外的是,现代机器也并没有扫描出什么结果。

  大墓的墓主人一般都有透露他身份信息的陪葬品,这个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大墓的墓棺内难道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吗?

  棺板一点点打开,这封存千年的秘密也即将呈现在考古工作者的面前。然而,就在棺板打开之际,墓主人左手边一把疑似宝剑的兵器,当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在此之前的扫描中,竟然没有发现这件兵器,这让所有人都诧异无比!

  随着对宝剑严谨的清理,它的真面目也逐渐显露出来。宝剑的剑鞘完好无损,很难想象它历经了上千年泥水的侵蚀依然如故,那么剑身是否又能经受住千年岁月的考验。工作人员试着将宝剑拔出,探看它封存千年的真面目。

  考古人员小心翼翼、一点点把宝剑从剑鞘里抽出来,宝剑从剑鞘里抽出来的那一刹那,带着寒光!(等等,探宝似乎感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异常的寒气……)

  宝剑夺目而出的那一刻,惊艳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时隔两千多年依然完好无损,剑面上有蓝色淬火痕迹。

  这把留存在墓主人身边千年的宝剑,竟然是刚淬过火的新剑,这让所有人都困惑不已。也许曾叱咤战场的楚国将士,与这把新剑长眠一起,封存了太多历史信息。

  随着千年风云而逝,墓主人的身体早已和棺内各类沉积物紧紧贴合在一起……在这片土地之下还隐藏着众多未完待续的古老发现,M18号墓的发掘或许只是信阳庞大楚国墓葬群之中的冰山一角……

  探宝time

  你知道楚国文化有什么辉煌的成就吗?

  楚辞,是楚国文化的代表,是比较早的赋之一。楚辞,也作“楚词”,是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咦?屈原?那是不是要吃粽子呀!探宝最喜欢甜粽了。(甜粽好吃吗?明明是肉粽……)谁说肉粽好吃的!

  探宝才不信,快带着肉粽给探宝尝尝,顺便一起看今天的节目呀!探宝已经准备了好瓜果梨桃小毛毯,等你哦!

  今晚22:01

  CCTV-10

  《探索·发现》播出的

  《信阳楚国大墓》(下)

  一起来看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