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是《月光男孩》,而非《爱乐之城》。
《月光男孩》海报,三位不同演员出演主角不同时期
每日人物 / ID:meirirenwu 文 / 黄昉苨 编辑 / 陈 璇
在美国看《月光男孩》是一种难忘的体验。尤其当你所在的城市是美国南方都会亚特兰大,也就是电影中男主角Chiron成年后定居的城市。 2017年奥斯卡奖颁奖礼临近的时候,许多媒体都在讨论:奥斯卡会选择一部怎样的“最佳影片”,是《爱乐之城》还是《月光男孩》?《经济学人》就评论说,《爱乐之城》是一部规规矩矩的获奖电影:它就像一封写给好莱坞的情书,致敬了最经典的音乐剧风格与主题,不管放在哪一年,都该是“最佳影片”的获得者。 而《月光男孩》的故事就要复杂得多了。 让人惊讶的是,国内许多人看过《月光男孩》之后,第一反应是它的声誉一定沾了“政治正确”的光,因为主角又是黑人、又是同性恋者。可说真的,《月光男孩》上映期间,也正是政治相当不正确的唐纳德•特朗普异军突起,得到总统宝座的时候。梅丽尔•斯特里普在金球奖上对新任总统嘲笑残疾人的抨击,在国内营销账号上还能获得喝彩,在YouTube上却被网友骂得狗血淋头。眼下这光景,这里的普通人可不会因为“政治正确”而为电影票买单。
影片根据麦卡尼的剧本《月光下的黑人男孩看似蓝》(In Moonlight Black Boys Look Blue,又译《月光下的忧郁黑人男孩》)改编,Look Blue一语双关。片中胡安对Chiron说“在月光下,黑人小孩看上去是蓝色的”。 事实上,国内读者也许很难想象,亚特兰大的白人与非裔美国人至今都生活得泾渭分明,整个城市差不多能以中城为界一分为二,往北是白人聚居区,往南住的都是黑人。在这个城市里,出租车司机十有八九是非裔的,大学食堂打饭收银的大妈也都是黑人;但非裔教授却相当罕见。越与那些“高级”的行业打交道,你就会见到更多白人直男。 平等,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这样的现状,才是美国有人抱怨奥斯卡奖“太白”的背景。 最难忘的是有一回坐出租车,开车的黑人小哥知道我刚从中国来,特开心地问我“感觉美国怎么样”“中国好还是美国好”,等我说出“为什么这里的黑人白人好像都不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这样的疑惑后,车里氛围瞬间变得哀伤。 “你观察得没错”,沉默了几十秒,小哥说,“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另一回,一个黑人大妈司机问我:“你去过世界上其他的地方吗?那里的人也会被肤色区分开吗?还是只要你们是同一个国籍,他们就不把你们当外人?” 这疑惑在我看了《月光男孩》之后才稍微得到了一些解答:贫困与暴力如何代代相传,边缘人群的困惑与脆弱距离主流世界的喧嚣是何其遥远,这些甚至比肤色更重要。Chiron除了是一个gay,一个黑人,更是一个城市贫民。美国现行政策对非裔人口并无限制,反而多有照顾。然而,Chiron要从世代相传的底层命运中挣扎出去,还是那么难。
成年后相遇的 Chiron 和 Kevin。 而他们难以改变命运,是像持保守观点的人喜欢说的那样,因为懒、笨、不思进取吗? 《月光男孩》的导演Barry Jenkins曾在接受《时代》周刊的采访时表示,很多观众告诉他,从没想过会在走进影院后……“在大荧幕上看到自己的故事”。 电影中,生长在黑人聚居区的Chiron从小就常受小伙伴欺负,生活少有阳光。把他从被欺负的境遇中解救出来,像父亲一样对待他的大叔,同时却是卖毒品给她母亲的毒贩;母亲与Chiron相依为命,却因沉迷毒品而时不时伤害儿子;进入青春期后,他一如既往地被学校里的小霸王欺负着,却也在好朋友身上朦朦胧胧感受到了青涩的悸动与爱情——直到又一天,他爱的人在别人的协迫下,把他给揍了一顿……
被街头小混混围殴 我是在亚特兰大中城的艺术影院看的这部电影。放映厅里主要是白人观众。看到主角抄起凳子砸向之前欺凌他的男孩,竟有观众跟着忘情地欢呼起来。 那一刻,我好像是第一次看到了这个城市里黑人与白人的连接。 一些评论家声称,这是第一次,有一部关于黑人的电影,能让其它肤色的观众自然地站在主角的视角看世界——即便他或她不是黑人,不是同性恋者。主角困惑着,成长着,并没有与阶层、种族或是性取向这样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斗争,但人们可以看到每一种因素对他人生的影响,看到命运的无可奈何与夹杂在厄运之间不期然的温暖。 谁的人生又不是这样呢。 学校里,Chiron的老师、同学都是黑人;在母亲的咆哮与同学的殴打中成长,他遭遇的现实并不像这个国家常常在媒体上呈现的那么光鲜、多元与包容;没有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提到大学,提到华尔街,提到做一个医生或律师,唯一一个给他温暖的长辈是个毒贩,好像冥冥中有宿命一般,他成年后,也干起了贩毒这行。
毒贩胡安是Chiron唯一的朋友,饰演胡安的马赫沙拉·阿里也凭此片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男配,Chiron成年后也做起了毒贩。 “《月光男孩》的力量,这部电影能够触动我们内心的原因,与电影揭示出的现实密不可分——那些黑色的身体与灵魂,在冲突与和谐之中的,静态的或是动态的,有时候充满极端,有时又充满爱——那些是我们在美国的主流影院里,本应当常常见到,却很少能触及的东西。”《洛杉矶时报》评论道。 电影专注于人性,而这就够了。也许总会有人在街上看到穿着连帽衫的黑人走过就觉得心里“咯噔”一下,也许总会有人对媒体上呼吁了又呼吁的“底层人民不是活该”、“边缘人群不是怪物”不屑一顾,可月光之下,毒贩Chiron回望,见到了童年时在海边被映照成蓝色的自己。这样幽微的时刻,是不分种族,阶层与性取向的。 一部不够动人的电影,就算有大师导演、大批小鲜肉与刺激的情节加持,尚且未必能获得口碑;而像《月光男孩》这样从导演到主演都默默无闻的小成本制作,有点像是一个疑问:光鲜亮丽的主流社会,愿意看到游离于社会边缘的那些人的痛楚与脆弱吗? 千万个普通美国人用手中的电影票给出了答案。 理由不是政治,而是人性。 这部去年10月21日在美国正式上映的电影,到今天,依然在亚特兰大中城的电影院里播映着。每天8场电影,排满了每一个黄金时段。 解答都是马后炮,一句话,这种种族背后体现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爱乐之城》这种小资文艺能比的 该片讲述了喀戎从孩童到青年时期,逐步发现自己的性取向,经受外界非议和内心挣扎后,找到真正自我的故事 种族、毒品、同性恋,这种即使在美国都比较隐晦的字眼,在这部影片中表达的淋漓尽致,重要的是在毒品、同性恋背后的人性和成长,更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由于影片成本经费紧张,所有演员都只能在一台车上化妆做头发,并且共用同一台休息车。 而这样的影片在中国本身就是不太受主流文化欢迎的,毒品、同性恋,单独拿出一个都不被在中国大众接受,更不用说7.2分的评分了! 黑人+同志,或许是他获奖的原因!
解答豆瓣评分低并不代表不好看,我倒觉得,这部99%的人都没看过的《月光男孩》很有意思。 说好看的不止我一个,《滚石》杂志的影评人直言说:“别说今年,不管放在哪一年,《月光男孩》都很可能是当年最棒的电影。”
这部电影确实小众,而且题材本就不吸引人,说的是一个黑人小孩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里面包含了黑人、同性恋、政治……但它可能像N.W.A的专辑《Straight Outta Compton》一样,揭露了一个时代。 主人公是这个名叫Chiron的黑人,他出生在一片毒品泛滥了地区。 小时候他瘦小、懦弱、没人疼。在学校他有一个叫“Little”的外号和一群魔鬼一样的同学,他们动不动就是一顿群殴,来让自己快乐。
家里他有一个吸毒的妈妈,平常她会温柔相对,但是等到她毒瘾发作之后,就会抓狂到六亲不认。
他恨毒品!
但不幸的是,他唯一对他好的大人,给他吃饭、给他住宿、给他零花钱的,就是个毒贩子。
这个毒贩子告诉这个小孩,“在月光下,黑人男孩看起来是蓝色的。”
让我觉得有感触的是,小男孩的母亲和这个毒贩子的一次对话:“以后别跟我说什么‘你以后去别的地方买毒品吧’**黑鬼,我偏要从你这买,但是你要养我儿子吗?”
小黑人Chiron的童年遭遇,只是很多黑人中很普通的一个,吸毒的家长、充满霸凌的学校、混乱的社区,而这些并不是最绝望的。 真正的绝望是在毒品面前,真正原本该给自己爱的人却失去了人性,No Love。
电影第二章,Chiron长大上了中学,但小时候所遭遇的一切,没有半点好转,不同是的曾经和他非常要好的毒贩子死了。 对黑人来说,死一个毒贩子太平常不过了,但在Chiron眼中,毒贩子的死丝毫没有让染上毒瘾的妈妈有好转,甚至更加变本加厉。
家人没有变好,学校的霸凌依旧没有。他还是在害怕自己被人打,所以他一直选择懦弱和逃避,但是长大后不同的是,他遭到了背叛,被自己曾经的小伙伴背叛。
最后无助的男孩拒绝了“起诉”维权的建议,选择了以暴制暴,将那个经常欺负他、让他害怕的学生打倒在地。
影片仿佛回到了第一张,Chiron被欺负的时候,他的小伙伴问他为什么不反抗,来证明自己不是好欺负的,他没有说出答案。 而这一次,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本来就不软弱”,代价是他被警察带走,而同时这也成了他改变人生的契机。
到了影片第三章,小男孩Chiron长大成了成年人,在一段轻快的嘻哈音乐中,电影出现了一个看上去很暴戾的男人,一口金牙、一脸胡渣、一身肌肉、带着金链子,一看就是个狠角色。 他叫Black,是主人公长大后的外号。
此时的Chiron已经离开了他长大的地方,远走亚特兰大,职业就是毒贩子,这是他第二个不幸。 Chiron从小渴望得到关爱,但是得到真正关爱的人确实一个毒贩子;他从小渴望掌控自己的命运,等到长大成人之后他终于掌控了自己的命运,靠的确实贩毒。 之所以不幸,是因为他从小最恨的就是毒品。这看起来是不幸,但放在Chiron身上确实幸运。
Chiron的母亲进了戒毒所之后,头发已经苍白了。Chiron去戒毒所看他的时候,语言中带着恨意,就像小时候的他亲口说的:“我恨我的母亲。” 但是听完母亲的话,以及她言语中的悔意之后,他最终还是选择原谅了自己的母亲。
因为Chiron真正恨的不是自己的妈妈,而是毒品。 从Chiron的故事中,你可以看到很多嘻哈巨星的影子:Jay-Z、Eminem、Nas、2Pac……从小时候倍受欺负到憎恨毒品,然后到混迹街头与毒品为伍,然后得到了“与世界为敌”的勇气和力量,然后在与世界和解。
一直不明白能写出《Me against the world》的2Pac为什么会写出《Dear Mama》这样的温情歌曲,看完这部《月光男孩》你就明白了。 最后很多人都说,这部电影是同志片。不见得,痞老板觉得同性的恋情只是导演烘托人物性格的手段。 从Chiron和凯文从小时候的第一次对话开始,这种“同性”感就已经在铺垫了。然后到中学二人在夜晚的一次对话,更加加深了这个感觉。而此时他们内心已经明确对方的感觉了。
影片重点不应该是男主是同性恋,而应该是,既然明白自己的感觉,为什么没有说出来? 痞老板觉得是因为一句话,毒贩子给小Chiron说的话:“变态是侮辱同性恋的词,你可以是同性恋,但你不能让任何人叫你变态。”
当时不想说出来或者不敢说出来,是因为Chiron不想让自己变成别人口中的变态。 而这一切目的,就是为了让他用自己的手段成为“不会让任何人叫自己变态”的那种人!
电影虽然沉闷,但却用极细腻的手法表现了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每一帧都值得让人细细琢磨。 幸好奥斯卡有了这个大乌龙,《月光男孩》获得最佳影片无可厚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