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访福清侨乡报原总编辑、我市著名作家商家云

更待梨花万树开

——访本报原总编辑、我市著名作家商家云

  “目前,福清文化载体与文化产品相得益彰,各种文艺协会、演出团体门类齐全,文艺创作、文化下乡、广场文化等活动十分活跃。”近日,本报原总编辑、我市著名作家商家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福清的文化现状赞赏有加。他说,自己搞文字工作几十年了,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的,都会跌进文化建设的群落里。

  商家云说,近十来年,我市以新闻为主的文化传播业迅速崛起,在县市级的公共文化中,颇具先进性的意义。我市现有日报规模的报社,有专门的电视频道,有福清新闻网,还有诸多私营的文化传媒公司,在这方面,应该说福清走在了其他县市的前列。此外,我市闽剧的繁盛状态和各类专著出版的数量等,都会让人有“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的感觉。

  近年来,我市还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建设了“两馆一中心”、龙江文化走廊等,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所带动的社会状态,使文化建设成为燃眉之急,换一种说法,就是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跟进,所谓衣食住行是生存的必须,礼乐诗书是福祉之所向。“现在大力抓文化建设,已经形成大气候,正是好时期,坚信我市会有大作为,不用多久,肯定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商家云说。

  文化是个大概念,既然有公共文化,也就会有个体文化,个体文化可以包括个人的精神信仰、道德品格、思想情趣等。商家云认为,尽管公共文化的作用对于个人也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但相较于对不同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观摩、教育指导的效果,可能显得过于长线了。因此,公共文化建设既是一项大任务,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在谈到文化的产业化问题时,商家云说,福清是个县级市,绝大部分人口还是农民,这种状况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大城市那样,一个文化品种出名了,很快就形成了产业。他说,政府只要将规则设计好就行,产业的形成也需要政府的推动与引导,但大多是文化产品、文化气候与文化市场互动的事。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