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卫生部门获悉,今年,我市普通门诊人次和补偿金额与去年相比,有大幅增长,参合人从中真正得到实惠。而这个变化,得益于我市今年推行的“核定任务和总额控制相结合,限额与定额付费相结合”的办法,推进普通门诊总额预付改革。 记者了解到,我市从2004年开始实行新农合试点改革,2006年全面铺开,从此参合率都在99%以上,参合群众生病住院都能得到一定的补偿,群众看病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为进一步增加参合群众的受益面,我市于2011年1月1日,按人均25元新增新农合普通门诊统筹补偿。由于刚刚启动,群众知晓率不高,当年仅补偿951人次、14560元,补偿人次和基金补偿支出少,普通门诊统筹补偿制度推行不到位,新农合基金未发挥应有效益。2012年起,我市开展新农合普通门诊总额预付改革,推行“核定任务和总额控制相结合,限额与定额付费相结合”,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核定定点单位年度普通门诊统筹补偿人次任务数及基金支出控制总额,并根据新农合相关政策,确定普通门诊限额标准、定额标准、补偿比例等付费标准。 我市实施新农合普通门诊总额预付制度以来,改革效果初步显现。2012年1—10月,全市普通门诊补偿67520人次,补偿金额281.52万元,初步实现患者切实受惠、新农合基金安全可控和收支平衡、定点医疗机构业务发展的三方共赢局面。 记者了解到,通过合理的利益导向设计,既给予定点单位动力,又给予压力,引导定点单位变被动为主动,促使定点单位及其医务人员积极宣传补偿政策,主动使用基本药物,自觉控制医疗费用,群众政策知晓率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看普通门诊,都能就近到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近几个月来,每月普通门诊补偿维持在7000人次左右(比改革前提高了22倍)。(记者 许长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