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林也告诉小娱,这种题材的电视剧,叙事视角、剧情细节、人物命运走向等其实被抠得很严,书中有“乡约”、“祠堂”等大面积的封建宗法制的描绘,是故事的重要大背景,而且创作者的态度其实有些语焉不详,“白嘉轩给予那么多同情给宗法制度,那推翻三座大山还有什么意义呢?” 实际上,这些敏感问题,《白鹿原》剧方肯定已经意识到了。仅播的一集中,能看到好几处明显的删减痕迹,封建宗法制背景被弱化了不少,如果不是演员们身着民国打扮,几乎都看不出是哪个时代的戏,“拿粮食换媳妇”这种封建“糟粕”也点到即止了。 原著里还有一段用红枣塞女性阴部以养生的封建愚昧剧情,剧版受限于尺度也已进行了“自我阉割”。 叙事视角也从原著中的旁观者视角变成白嘉轩的主观视角,主打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亲子关系、同族关系等等。总而言之,原著中那种冷静旁观者对那个年代农村“愚民”们盲婚哑嫁的宿命悲哀已经没了,如果不是《白鹿原》翻拍,它可能就是一个时代的一批人的爱恨情仇而已。 即便如此小心翼翼,它还是被紧急停播了。
“政治套利”是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实际上,《白鹿原》有一个“难兄难弟”,那就是2003年播出的《走向共和》。该剧于当年4月播出,但在1个月后便火速被禁。 至于被禁的理由,有媒体曾报道张黎的含蓄解释,“不可能全部都是客观的、一点我自己主观的内容都不存在,你少不了对某些场景进行解读,这里面也有个人情感的部分。” 也就是说,审查可以过,但此一时彼一时,审查时没问题不代表播出后也会一帆风顺,对于这种题材的电视剧来说,也许审查不是最难过的,最不可控的是播出后的民意解读。当但是一旦在野的舆论形成了,给当局造成了解决的压力,电视剧被中断生命便有迹可循了。 即使是近期的弄潮儿《人民的名义》,播出无恙、天天高收视高话题,民间的解读也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自由发挥的。 小娱从多位媒体同行处得知,近期关于该剧的人物命运走向分析的稿件过多,涉及到可能扰乱社会民心等理由,上峰已对多家主流媒体发过口头警告,不允许再就此大做文章。 此前小娱在微博看到的例如“侯亮平的身世揭秘,原来他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继承人”、“祁同伟的黑化之路,才是这部剧的尺度所在!”等揭秘性文章,也早已因不可抗力被删除。 看来,看剧就看剧,乐呵乐呵“达康书记”的表情包即可,万勿深度解读。即便是那些错过了这部剧投资红利的投资人们,他们也并不会觉得可惜;毕竟,谁也很难预料高回报高风险的VC行业,风险会高到什么程度。对于这样的项目,“回避”、不去趟这趟浑水,其实是最安全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