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人民的名义》完结了 但里面的金融术语你都弄懂了么?

日前,火遍全国大江南北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迎来了它的大结局——坏人受到了惩罚,正义得到了伸张。

看完全剧,你可能会被个性十足的角色、跌宕起伏的剧情所吸引,但也可能会对剧中频繁出现的金融术语搞得无所适从。

为了让你轻松追剧,懒先生就来扒一扒,《人民的名义》里,那些金融术语究竟都是什么意思。

术语一:股权质押

在剧中,大风厂老板蔡成功把厂子(公司)的全部股权质押给了山水集团。在双方签署了质押协议后,蔡成功从山水集团处拿到了5000万元的借款,这件事是全剧所有矛盾冲突的起点。

可股权质押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人民的名义》完结了,但里面的金融术语你都弄懂了么?

通俗的讲,股权质押是一种融资(借钱)的方式,指持有股票的人,用自己手中的股票做抵押,从资金方手中借钱。一旦这笔钱没能如期还上,抵押的股票就收归资金方所有。

说个现实中的例子,乐视的贾跃亭,由于业务繁多,到处都需要钱,已经把持有的乐视网股权,97%都用于了质押融资。

术语二:过桥贷款

蔡成功向山水集团借钱时,原本是打算作为“过桥贷款”使用的,但没想到京州银行断贷,过桥贷款变成了高利贷,蔡成功无力还钱,擅自出卖工人的股权,使得大风厂的矛盾最终爆发。

过桥贷款,顾名思义,是企业用于资金周转的一种短期借贷,一般利率比较高,资金占用的时间短,往往只有三四天的时间。

《人民的名义》完结了,但里面的金融术语你都弄懂了么?

举例来说,A公司的银行贷款要到期了,但还需要一笔钱,才能把银行贷款完全还清,而只有还清了上一笔银行贷款,A公司才能再重新申请银行贷款。

于是A公司向B公司借钱,先把上一笔银行贷款还清,再申请新的银行贷款,等银行贷款到账后,再把钱还给B公司。

在上述案例中,A公司向B公司借的这笔钱,就叫做过桥贷款。

过桥贷款最大的风险,就是银行不再发放新的贷款。一旦银行这样做,企业的资金极有可能周转不灵,过桥贷款的高利率便能在瞬间压垮企业,如大风厂。

术语三:员工持股

在《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厂工人化身“钉子户”对抗拆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风厂曾经搞过员工持股,工人手里原本都持有股权,每年能享受分红,结果却被蔡成功暗箱操作,把工人的股权给弄没了。

《人民的名义》完结了,但里面的金融术语你都弄懂了么?

由于监管层的提倡,员工持股近年来在A股市场比较常见,是指让公司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的股份,并享受股份分红的一种激励方式,是把公司股东利益和员工利益深度捆绑的一种制度安排。

在实施员工持股后,员工持股代表将进入董事会,参与公司日常事务的表决。在剧中,大风厂员工合计持有公司40%的股权,工会主席郑西坡则是员工持股代表,所以他一直在跑前跑后,为员工争取利益。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