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块尚未成形的石头,林国平手持坚硬又冰冷的刻刀,一刀一刀地雕琢。几天过去了,雕刻终于有了些模样,头部、肩膀、手臂、身躯,然后是头发、眼睛、鼻子和嘴巴…… 近日,记者来到洪宽工业村玄采堂工艺品有限公司,高级工艺师林国平面前一尊慈悲庄严的观世音菩萨像呈现了出来。他也正坐在石雕面前端详。有人问林国平,你怎么就知道这块石头可以雕刻观世音菩萨呢 林国平笑笑说“这也许是21年来对佛教题材的感悟与石头的研究才使我由心而生”。 1974年出生的林国平,福州马尾人。高中毕业后,在舅舅的引领下踏入寿山石雕的世界,后拜师江在勋门下,习练寿山石佛教人物雕塑,并远赴广东学习玉雕创作,融会贯通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他结合佛家的阴阳互补的思想,将寿山石雕手法中的古朴,圆润的技法融入质地坚硬的玉雕中,让作品呈现出刚柔并济的意境,深受收藏家的肯定与青睐。 2002年,一次经朋友介绍,林国平来到福清市玄采堂寿山石雕公司参观,得悉玄采堂拥有300多吨寿山石,简直令他欣喜若狂,这么多的石材完全不用担心无石可雕,对于日益匮乏的寿山石资源,这里简直就是爱好石雕创作者的天堂。在与董事长王春松先生、总经理张毅民先生相谈之后,他发现这个企业的经营模式中除了重视雕刻人才的培养外,更注重创作艺术的理念,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艺术创作平台,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玄采堂的团队。 而玄采堂为了提升工艺师的创作能力,更是多方寻找资深教授悉心指导他们,如聘请香港珠宝石设计师堵绥堂先生(国际珠宝设计大赛获金奖)教导他们该如何应用3d透视效果注入到创作设计和立体透视感与线条美,聘请福州工艺美术学院专业老师——林晓东老师(城市雕塑艺术家)借由泥塑的训练让创作上更能明确掌握人物结构与比例,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爱珠女士指导寿山石创作技法……在大师的精心指导下,林国平对石雕作品的结构,块面、动态等有了全方位的认知。刘爱珠老师更是示范指导他在创作构图上务求大气,融入自己的思想语言……因为林国平偏爱佛教题材,因而他涉猎了很多佛教书籍,对于佛教思想也有了诸多感受,如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胸怀、开声救苦”的精神等等。所有这一切让他在创作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一花一世界,一石一菩提。如何将一块普通的寿山石雕刻成“慈悲胸怀、开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呢 林国平作了大胆的探索。过去传统的创作都是先将所有“砂”(较不好的硬质岩石部分)除去,只留下“肉”(好的石质),但往往使整块石材因此而变得畸形不完整。林国平总觉得砂的部分应该也可以作为创作体裁,于是他便开始尝试以“砂”为主题,“肉”为背景的创作手法。“观自在菩萨”就是利用前半部的砂纸刻画出自在观音慈悲为怀的神态,而背后红白相间的结晶性肉质则保持原来形状,略施竹林,大巧若拙,体现了芙蓉石作为石中皇后的优雅的质地美。砂与肉的结合使这件作品彻底表现出观世音菩萨真善美的精神,这在石雕艺术界算是一个小小的创举。该件作品也在2005年荣获了第三届中国·福建寿山石艺术家作品展“银奖”。 林国平爱石雕几乎成迷。他吃饭、走路、睡觉都想着石雕。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的一尊十一面观音作品即是根据梦中的境象精心雕琢而成,这尊作品也受到业内广泛好评。 “福清是一方创业的沃土,在玄采堂这个奋进的团队里,令我的技艺及创作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林国平说,每一件作品诞生,对他而言都是一次生命与灵魂的洗礼,佛教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他将用心参悟观世音菩萨“慈、悲、喜、舍”的意境,雕刻出更多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