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鼓岭日接待游客量一万人以上 别墅文化越来越火(图)

鼓岭宜夏别墅
鼓岭宜夏别墅
鼓岭上的本土导游老师傅正带领记者参观新翻修的小别墅
鼓岭上的本土导游老师傅正带领记者参观新翻修的小别墅

  上世纪30年代,一群洋人来到福州,在鼓岭上建起了300多幢洋别墅。在位列全国四大避暑名山之一、被称为“左海小庐山”的鼓岭上,有了中国最早的洋人避暑度假村。

  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方式悄然改变,开起了各式商铺,兴建石屋做起避暑生意,甚至为洋人当起了轿夫。

  几十年后,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一段福州“鼓岭故事”,让鼓岭再度进入世人的眼中。

  之后,福州对鼓岭进行了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宜夏别墅、加德纳纪念馆……一幢幢别墅修复完成,将鼓岭独特的“别墅文化”完整呈现。

  如今,“别墅文化”越来越火,一年四季都有“春天”的鼓岭,让越来越多人尝到了甜头。

  洋人建起300多幢别墅

  洋人避暑催生了当地多种行当。当时狭小的企头顶合掌街中,有食杂店、茶叶店、商务印书馆、理发店、裁缝店、照相馆、咖啡馆、古董店等。

  今年60多岁的当地村民梁奎东,也是鼓岭游客服务中心的导游、讲解员。不久前,他带着记者游了一圈鼓岭著名别墅群,宜夏别墅、加德纳纪念馆等,顺道讲了讲这“别墅文化”的由来。

  梁奎东说,上个世纪,穷乡僻壤的鼓岭,先是来了洋人,后是与洋人交往的中国人——商人、买办、神职人员、文化人等,纷纷前来避暑,挤满了宜夏村的梁厝、企头顶等几座山头,购买、租用十多万平方米的田园山地,建起了300多幢别墅。

  “那时,洋人带来的东西从来没见过。洋灰(编者注:水泥)很厉害,一天干了之后就跟石头一样硬。”梁奎东说,在加德纳时代,洋人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洋葱、煤油、洋灰等,还义务帮村民看病,把为自己打工或往来密切的村民家的孩子送下山去读书……梁奎东回忆,当时洋人与村民们相处和睦,村民们也帮他们看房子,为他们挑水劈柴,用轿子接送洋人上下山,在别墅前后种下柳杉。“所以,当年只要有柳杉的地方,就有洋人。”

  洋人避暑,催生了当地多种行当。据1933年出版的《福州便览》记载,狭小的企头顶合掌街中,有食杂店、肉店、饮食店、水果店、茶叶店、商务印书馆、书画社、世界书局、理发店、裁缝店、照相馆、咖啡馆、古董店等。梁奎东说,“别墅文化”带来的经济发展,改变了当地村民的谋生方式。

  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洋人大批撤离福州,据统计,1938年,鼓岭上的洋人有1000多人,1949年只有300多人,鼓岭别墅荒废甚至倒塌。“村民们只能重新早出晚归开荒种地,又回落到穷苦时代,靠地里的出产过日子,手里没钱,也没能供孩子读书。”

  到了现在,鼓岭景区被开发,特别是今年习近平讲述的“鼓岭故事”,让鼓岭成为焦点,政府大力扶持建设鼓岭,洋人别墅重新修复并保护起来,“别墅文化”的推广,引来越来越多的各地游客,“别墅经济”更是让当地村民大尝甜头,各式各样的农家饭庄、家庭旅馆已建起70多家。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