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妈祖故乡的台湾个体户

  台湾大甲镇澜宫与湄洲妈祖祖庙相隔多远 台湾苗栗县苑里镇慈和宫和涵江延宁宫距离有多长 台胞刘春风一家三代人用信仰和信任,跨海“丈量”了它们间的距离。
  “生活在妈祖故乡,和在台湾一样,温暖有爱。”51岁的刘春风在莆田工作生活了已近20年,现在可以听懂大部分莆仙方言。
  每天早上7点多,刘春风从延宁宫散步回来后,一边为小女儿经营的对岸副食品贸易商行开门营业,一边督促正念小班的孙子吃早餐,然后把孙子送到附近一家幼儿园去读书。三代同堂的刘春风,过着和周围邻居一样的生活。只有从商行买到台湾食品以及听他一口略带闽南口音的普通话,才推知刘春风一家是台湾人。
  这天上午,我们驱车来到对岸副食品贸易商行。刘春风正在整理货架,商行里整齐摆放着各种台湾商品,从金门高粱酒、八八坑道酒到金兰酱油等调味品,一应俱全。刘春风说,这家商行是他最小的女儿刘若萍注册开的。这几天,女儿回台湾进货,他就变得忙碌些。
  刘春风一边整理货架,一边同我们讲起他扎根妈祖故乡创业的故事。他是台湾苗栗县苑里镇人,家离台湾大甲镇澜宫只有13公里,而且他的母亲、外婆都住在大甲镇澜宫边,他们一家人都十分信仰妈祖,经常到大甲镇澜宫、慈和宫朝拜。1990年,他跟随大甲镇澜宫进香团来到湄洲妈祖祖庙谒祖,生平第一次目睹妈祖金身的尊容,心情十分激动,从此就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能够在莆田创业发展,离妈祖能够更近一些。1993年,正值台湾经济不景气,他就更下定决心来到大陆寻找新机会:起先是在福州,1996年如愿来到莆田开厂做鞋材生意。他用10多年时间经营的位于三江口的莆田市正琳鞋材有限公司,现在工厂已发展到占地20多亩,由他二儿子刘正富负责管理。
  在刘春风看来,妈祖就是他一家人的保护神。去年,他女儿刘若萍要当个体户,开设对岸副食品贸易商行。在租店面的时候,他们特意选择在涵江区延宁社区,因为这里有莆田著名的一座妈祖宫庙——延宁宫。他说:“自己闲暇时,有空就去延宁宫进香,有种去外婆家经过大甲镇澜宫的感觉。”
  生活在莆田,刘春风不但切身体会到妈祖信仰的力量,还亲历着两岸商贸往来的变化。他说,近年来,莆田对于台湾个体户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他起初在大陆开厂时,去一些部门办手续要一整天才能弄好其中一个环节。去年年底,女儿刘若萍想要开店,带上材料去涵江区工商局,一会儿就办好了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和本地个体户一样便捷快速。莆田有关部门不但对他们这些来自台湾的创业者充分信任,还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如个体户免税收等。
  除了对台胞创业的开放之外,刘春风最大的感受就是,随着莆田经济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生活在这里已经和在台湾没有什么区别了。他说,以前孩子想要吃糖果,他都是自己大包小包从台湾带过来。现在市场开放,莆田街头商店和超市都买得到各种各样地道的台湾商品,特别是他们商行的商品可以直接从台湾进货。如今,家里只有他的大儿子还留在台湾工作生活,他一个月的薪水折合人民币四五千元,和大陆的上班族差不多。二儿子刘正富,常年在莆田帮他管理工厂,前些年在莆田买房子、娶了秀屿区东峤镇的女孩李娟为妻,生了2个孩子,母子三人都是台籍,但孩子一样可以在涵江念书,这十分好。随着店里生意上轨道,他和女儿还计划着在北岸文甲码头或是市区万达广场寻找店面开分店,把更多的台湾商品引到莆田来。而这一切无不体现了十八大精神: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

  对岸副食品贸易商行开业一年多来,刘春风利用在莆田十几年积累下来的人脉为商店拓展了生意。店里销售的都是真正的台湾商品,但购买的人却是莆田本地人居多,这反映了台湾个体户在妈祖故乡的发展前景。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07年年底,莆田第一家台湾个体户落户在荔城区镇海以来,到目前莆田市已发展到共有57家台湾个体户,而在涵江区生根发芽的占了一半以上,这与涵江区是妈祖信仰重地、著名侨乡不无关系。

从小就信仰妈祖的刘春风经常来到延宁宫祈福。

两岸进一步扩大交流,许多物品可以通过邮寄方式传送。


刘春风抱着孙子和海峡对岸的亲人视频聊天。

记者 吴伟锋 吴琪娜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