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汀县组织人事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就该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作进一步修订完善,对加快推进人才强县工程实施提出具体意见建议,主要突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示范县建设人才的引进、培训、管理等内容。 近年来,为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建设“生态强县”,长汀县不断加大科学引才、聚才力度,依托2003年成立的全国首家水土保持博士生工作站和2010年建立的水土保持科教园平台,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林业大学等6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吸引了12名博士、45名硕士研究生来长汀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攻关; 2012年,先后成立了长汀水土保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水土保持院士专家工作站、水土保持学会,并引进福建农林大学专家服务团25名水保专家,服务长汀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借鉴发达地区引才理念,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政府资金支持的引才方式,出台管理办法,加强政策、资金等要素的扶持力度,变以往的“百万补贴”为“百万服务”。今年7月,长汀县委组织部与晋江市委组织部签订了《对口帮扶框架协议书》,双方每年互派一批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挂职锻炼,参与并服务当地的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一线工作。 该县通过建立水土科研基地这一平台,以水土流失治理为科研对象,借力发展,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与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开展科研协作。中科院院士、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赵其国及其团队多次深入长汀开展课题调查研究,其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长汀乃至南方水土保持工作实践,形成了许多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法,如提出了“崩岗区种植菌草”、“草牧沼果有机循环”等科学治理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 该县依托县委党校、长汀职专,采取“委托培养、订单培训”方式,每月定期举办4期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研讨培训班,注重培养农业科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和“土专家”,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并鼓励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将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有关知识“手把手”传授给广大群众。积极探索“项目+基地+人才”的治理模式,促进了一大批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生成,产生了流失区内不同治理模式的示范基地,如河田露湖科技生态园、策武南坑银杏种植基地、三洲杨梅种植基地等。 (通讯员 江鹏 谢仰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