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为什么有这么多电影?
春节档是一年里最重要的电影档期,它是贺岁档的延续,而且还包含在年末贺岁时间内。只要上映日期符合每年11月底到次年3月初之前,都属于贺岁档影片,这段时间横跨了圣诞、元旦、春节、元宵、情人节等多个节日,也是国产大片的必争之地。
贺岁片最初的概念来自香港。1995年,成龙主演的《红番区》决定在大年初一上映,前新影联副总高军回忆说,“为了让《红番区》正常放映,他们特别对职员做了动员工作,大家抱着悲观的心态打开影院大门。”结果,该片最终在内地取得了9500万元的票房,当年全国总票房还不足10亿元。《红番区》是目前意义上第一部“贺岁片”,随后由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第五代导演执导的电影成了贺岁档主力军。1997年12月上映的《甲方乙方》是贺岁喜剧开山之作,也把关注度从春节挪回到了年底。
直到2010年初《阿凡达》长达两个半月的上映,人们对于春节档期的重视才慢慢收回。2014年的春节档实现了接近100%的增长,重新划分了院线假日档期的重要性。当年以《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爸爸去哪儿》以及《澳门风云》为代表的三部电影就取得了春节七天90%的票房。其中两部的续集到了2016年春节,再度占据当年春节榜单的二、三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