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薛之谦“人设”崩塌 如何看待明星偶像人设崩塌的现象?

薛之谦的“人设”,先是锁定于“段子手”,后欲通过复婚转向“深情款款”……如果不是李雨桐的爆料,这个“人设”转型会很成功。当然,李雨桐的爆料,也只是一方说辞,不能百分百信任。如果没有法律的介入,热度几天之后也就淡了。但薛之谦的“人设”崩塌已成事实。所以李雨桐的爆料,也不见得有多么复杂的诉求,她的诉求可能很简单,就是想让观众看到春风得意的薛之谦,背后存在的一些不为人知的信息。

“人设”崩塌会带来损失吗。当然会。损失最大的当属当事人。在“重人设、轻作品”的当下娱乐圈,“人设”是最大的商品外包装,一旦这华丽闪耀的外包装被扯下,偶像露出loser的样子,那么他的商业价值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失。在偶像更迭速度极快的娱乐圈,一旦偶像失去卖点,失去粉丝的追捧,也将会很快被这个行业弃如敝履。

薛之谦会是个例外吗。从粉丝的反应看,哪怕薛之谦已经被嘲讽得一无是处,但仍有不少粉丝在捍卫偶像形象。这种捍卫行为,是一种惯性动作,是偶像依附心理的存延。粉丝与偶像的投射关系,使得粉丝们不愿意接受偶像的坍塌,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其实,“人设崩塌”除了偶像会受到伤害之外,粉丝也会受到不小的上海,这意味着粉丝通过追捧偶像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乌托邦”,也遭受着风雨的侵袭打击,标志着他们追随的、相信的事物,有一天会荡然无存。

对于非粉丝的大众群体而言,偶像“人设”崩塌与他们没有一毛钱关系,相反,非粉丝们非但不会觉得痛心,反而会将此当成娱乐的“附赠品”——这种“附赠品”往往比明星所提供的作品,更有娱乐价值。对于从来不相信娱乐圈炒作套路的网友而言,“人设”崩塌只不过又一次强化了他们对娱乐圈的固有认识,那就是这个行业,已经很少有人能取得人们的信任。

香港“四大天王”、台湾“小虎队”、内地“西北风”流行的时代,也是有着“人设”的,只是当时的“人设”很简单,只是停留于为公众提供“阳光、健康”的明星层面,没有太多“虚构”的成分,而且有很重要的一点,在过去,重视作品要远远高于重视“人设”,类似于近来发生在薛之谦身上的这些八卦,在当年也不是没有,只是明星不会主动或被动地拿出来“秀”,公众也不大关心那些属于明星私生活范畴内的事。

伴随“人设”流行,能看到娱乐圈发展逐渐走向肤浅的痕迹。这固然与时代走向、受众心理的变化有关,但主要是娱乐圈不断刺探底线、压低标准、挣快钱热钱的结果。真正有实力的明星、演员,往往躲在娱乐圈的背后,把工作与生活尽可能地区分开,而那些工作生活分不清、甚至凭借私生活的曝光维系热度的流量明星,则常常霸占着网民的视线。

无论娱乐圈怎么变化,大众的价值观是不变的。明星偶像“享受”了眼球经济带来的短期利益,换来的是遭遇大众价值观的辗轧式教育——凡是有过大面积负面消息的偶像,绝大多数都挺不过几年,除非有一种例外,这些偶像能够以优质作品再度崛起。有优质作品的明星几乎无八卦,无优质作品的明星八卦偏偏很多,这就是当下娱乐圈的悖论,薛之谦的热点事件,即是这个悖论怪圈里的常见现象。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