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张瑞图墓志铭险些遭毁 日本人百万美元求购被拒

  熟知泉州古代历史的人,对张瑞图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前日,张氏宗亲来到晋江谒祖时,一方墓志铭引起众人关注。这是一方险些在“文革”中被毁的墓志铭,重达90余斤,上面记载着明代书画家张瑞图的一生。1986年日本商人来到晋江时,曾出价100万美元欲求购,但被张氏族人婉拒。往后数年,日本商人多次来泉,并邀请一批少年团体来到晋江,希望一睹墓志铭真容。

  □泉州网-东南早报记者 许小程 张素萍 黄祖祥 文/图

  走访

  昔日堂皇“相府”

  今日尚存

  昨天记者在张瑞图第十三代孙张煌才带领下,踏访张瑞图的故居。

  在晋江青阳街道霞行社区的巷子里,城市的喧嚣和白毫庵的古韵形成鲜明对比。张瑞图的故居、宗祠、白毫庵一字排开,不由得让人感慨岁月蹉跎,白毫庵是张瑞图幼时读书的地方,宗祠则是他过世后由妻子所建。由于张瑞图官至内阁副辅(相当于副宰相),所以他的故居被称为“相府”,门口的路也称为“相府路”。张氏宗祠就在相府路旁,大门上方的“湖古直张公一派宗祠”便是张瑞图手书。故居藏于宗祠之后,要穿过路旁新建的楼房才能见到。2007年6月9日,人们口中的这座“相府”被列为“晋江市第四批文保单位”。

  据介绍,这座“相府”是明神宗万历年间修建的。故居原本由门厅、正厅、后厅组成,三进五开间的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建筑,占地数百平方米,周围还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和花园。据村中老人说,“文革”前这宅子还挺大的,那一整堵红色的“出砖入石”墙特别宏伟、庄严。如今这一切已不复见,眼前只剩极小的一块,其余是后人用红砖补砌起来的。

  回忆

  46年前险些被毁

  埋藏仓库下避难

  如今故居的破败让张煌才想起一段让他心痛的往事。

  据介绍,张瑞图的墓葬在故居不远处,上世纪初还完整保留着,然而“文革”期间,古墓被毁。

  “我记得那是1966年5月份发生的事,之前没有任何征兆。”张煌才说,当时他只有6岁,他看见“一帮人带着铲子之类的工具来到墓前,他们毁了墓碑,挖开了坟墓,将里面的陪藏品以及墓志铭拿走”。眼看祖先的墓被破坏,张氏族人立即赶到老宅子进行保护,故居才幸免于难。即便如此,一尊明代的玉观音也遗憾地被毁。

  事后,张氏族人将张瑞图的遗骸移到八仙山埋葬,而张煌才的父亲带着族人找回墓志铭。“我们找了一个专门放柴火的仓库,把墓志铭埋在下面,希望从此不会被破坏。”

  

  讲述

  出价100万美元

  被张氏后人婉拒

  之后的20多年,这方墓志铭一直躺在仓库地下,只有张氏族人才知道下落。1986年,墓志铭重见天日。“当时有个专门收藏张瑞图书画的日本人来泉州,对方一直希望购买这方墓志铭。”在泉州文化馆人员带领下,这名日本人辗转找到了张煌才的父亲。

  张家人重新搬出珍藏的宝贝,看完墓志铭后,这名日本人非常激动,“当时他一开口就是100万美元”。

  不过面对日本人的再三恳求,张煌才的父亲坚决地说:“这是中国的文物,你不能带走。”

  看到张氏宗亲不愿出售宝物,日本人以为对方嫌价格开低了,于是直言:“你们开个价吧!”

  1986年至1991年间,这名日本人几乎年年来到泉州,希望能带走墓志铭,而且开的价格一次比一次高,但是每一趟都扑了个空。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方面又多次组织少年团体到晋江,希望让他们一睹墓志铭真容。

  “我拿出来过一次,后来再也不让他们看了。”张煌才很坚决,他认为文物是祖先留下来的,而且世间独此一方,决不能让日本人拿走。

  遗憾

  记载张瑞图一生

  拓片过程中受损

  张煌才说,事实上,在这26年中,张家人曾六次搬出墓志铭供人参观。但是墓志铭毕竟是文物,原本陪葬于古墓里,如今重见天日,增加了保护的难度。近年来,若非必要张家人绝不轻易让宝物在人前展示。

  由于现今墓志铭由张煌才秘密保存,且铭文已经难以辨识,因此墓志铭上究竟记载了哪些详细内容,记者不得而知。

  张煌才说,1986年墓志铭首次面世后,泉州文化馆曾邀请专门拓片的人员到晋江,“总共拓了两个”。然而,在拓片过程中,墓志铭一角被损坏,从此以后张氏宗亲更不敢轻易让人给这块墓志铭拓片。

  据张煌才介绍,这方珍贵的墓志铭有90多斤,上面记载了张瑞图的一生。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