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三大原因: 一,时间过长。160分钟的片长在近年来上映的电影中数一数二了,能与之匹敌的也就《星际穿越》。对于观众来说,超过2个小时的电影是极端考虑耐心的,因为正常人接受一个作品的心理极限就在2个小时,除非调整故事节奏,否则极容易让观众进入疲劳期。而对于影院来说,相当于每部电影要多20分钟,以营业16小时为例,排2小时电影可以排8场,排《银翼杀手2049》只能是5场,足足少了3场。而这部电影是2D拍摄的,价钱不能超过80元,网售大概也就40元以内,直接带来的是收益损失。这也是为什么上映之前,各家影院拼命上3D版本——这都是经济利益。电影过长,直接影响影院的收益。 二,节奏缓慢,故事粘稠。其实《星际穿越》上映的时候也有同样的问题,固执的诺兰坚持胶片拍摄反对3D,电影也是长达169分钟,比《2049》还长,但是但也愣是拿下了7.5亿票房。而《2049》甚至没法过亿。差距就在,诺兰在使用观众喜欢的方式来讲故事,起承转合,各个情节点到位,视觉奇观足够保证,感情也止于普通人伦,即使是虫洞、星际旅行这样的晦涩概念,也是用了观众可以理解的视觉方式呈现,即它依然是讨好观众的。而《2049》作为续集,和它的前作《银翼杀手》一样,为了保证作品的赛博朋克风格,作了非常风格化的处理:雾蒙蒙的画面,大雨不停,末世降临,一切都阴郁潮湿得可怕。而三个小时的时长里,每个人物都以极其缓慢的节奏在表达,非常容易让观众睡着。这是电影本身的问题。 三,主旨过于深刻,普通观众接受不能。的确,银翼杀手系列讨论的都是人类的终极问题:人之所以存在的依据是什么?灵魂由什么来佐证?AI会不会拥有自己的灵魂,复制人和人真正的界限在哪里?这些问题很深远,很哲学,但是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接受这个高度风格化的故事都让他们非常辛苦,再用三个小时去思考,去感受,最后再传播给身边的观众,实在是太过高要求。表面看,所有的专业媒体、影评人都在为这部电影打CALL,但是必须说,对于真正的沉默的大多数观众来说,这部电影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良好观感,更遑论口碑了——猫眼平台不超过7分的评分证明了它在中国观众眼中的真正位置。 看待一部电影始终有2个维度:专业的,大众的。在大众层面,《银翼杀手2049》太有败相了,它的票房如果不失败,是对其他电影的不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