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们公司的要求,一般的塑化剂检测项目,共有18项,如果全部检测完并产生结果,需要7个工作日,费用为2000元。”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另外,如果企业送检,每个样品需提供500毫升的量。 另一家厦门的检测机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即使目前可以接受企业送检,但要求也很高,而且只能送检自己企业的样品,不能送检其他企业的。“塑化剂事件确实会让大家变得敏感。”该人士说,外地曾出现过有企业恶意送检竞争对手的产品,想借此炒作。检测机构害怕“说不清”,因此对企业送检也保持高度敏感。 [业界说法] 同一样品检测结果不同 “说实话,由于地域、检测机构和设备灵敏度等不同,即便是同一个样品,常常也会检出不同的结果。”昨天,厦门食品行业协会的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此前曾发生一个案例,同一个样品,同一个企业在海南检测跟在北京检测,检出来的结果差很多。因此,出于各种考虑,除了常规抽检外,权威机构都很少接受企业的送检。 “此外,由于送检一次需要一定费用。因此,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也很少有企业会主动送检。”这位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目前的相关条例并未规定塑化剂的限量标准,即便能检测相关产品含有塑化剂,但是否超标等问题还是无法判定。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当前正值塑化剂敏感时期,各权威检测机构不愿开放个人送检,还有一个原因是怕承担责任。 有法律界人士称,消费者具有知情权,而检测机构尤其是公立检测机构,一个重要宗旨应当是服务于公众利益,检测收取费用是合理的,但是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设置人为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