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芳华》到底好不好看,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关于《芳华》是如何承载了冯小刚的梦想,想必已经无需多说。2017年12月6日,经历了从国庆档推迟到贺岁档的《芳华》终于在北京举办首映礼,12月15日,这部电影终于要跟观众见面。9、10两日,电影在全国院线进行提前点映,满座的影厅内,大部分看起来是中年人模样,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年观众,年轻观众反倒是少数,与其他电影场次的观众构成形成鲜明对比。看来,冯导的青春情怀吸引了不少他的“同龄人”。

《芳华》到底好不好看,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芳华

那么,《芳华》到底是否值得期待?

听听大家怎么说

“现在很难在大荧幕上看到越战场面了”

喜欢这个电影,个人觉得比《coco》(寻梦环游记)好。

一是严歌苓本身就是喜欢的作家,虽然并没有看过原著;二是描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小时候有很多经典的越战电影,比如《闪电行动》等等,现在很难得在大荧幕商业片里看到了。

《芳华》到底好不好看,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黄轩在片中饰演越战战士

最受打动的是刘峰和何小萍在战争中的情节,还有去祭奠战友的情节。

《芳华》到底好不好看,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影片中的战争场面十分真实

不喜欢前面文工团的部分,有些矫情,不过也是电影的一部分,需要这部分做冲突,没办法。

“演员演技炸裂”

很喜欢这部影片,故事、剧情的设置很打动我。

何小萍(苗苗)在宿舍打着手电筒给父亲写信的情节,信的旁白和演员的演技非常催泪,印象较深的是“我跟了别人的姓、你能原谅我吗?”人设的前期铺垫,到后来人设的爆发,就在这个情节里。

《芳华》到底好不好看,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何小萍在片中是一个十分悲剧的角色

刘峰(黄轩)调配到前线打了一场对越反击战,冯导用了一个长镜头拍摄了战争的整个过程,对失去战友却无能为力,痛哭流涕,演员演技炸裂。

《芳华》到底好不好看,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观众认为战争戏中黄轩“演技炸裂”

“那个年代的人都对毛主席特别有感情”

看完之后挺感动的,她(何小萍)爸爸去世那儿我就没忍住就哭了。后来她在广场上、草地上跳舞的时候我也有点想哭。

有点勾起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的回忆,确实那个年代的人都对毛主席特别有感情,对国家特别有感情,所以他们为咱祖国牺牲和奉献我觉得特别感动,从心里特别佩服他们。

《芳华》到底好不好看,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毛主席是《芳华》中的重要时代意象

至于年轻人这些感情纠葛,谁爱慕谁,谁喜欢谁,这都很正常的,我们都从那个岁数过来的。但是有点过了这事儿我觉得,找你搞对象那是可以的事情,不应该一下子弄一个流氓,我觉得太重了,这个应该给人平反。

《芳华》到底好不好看,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歌唱红太阳”的年代标语在片中反复出现

我老伴儿也觉得特好,他跟我的感觉特别一样。他就觉得刘峰为了咱们打仗去了,抛去一切去打仗,胳膊都那样了,最后弄一个“索性我牺牲得了,还有人能为我唱个歌”,他觉得这个有点太……就是你唱那个歌的时候,你思想不觉得内疚啊?

“接触过从老山前线回来的转业兵,那些事都知道”

总算没掉眼泪,两眼湿润。虽然我没有电影里那些角色的经历,但是我接触过从老山前线回来的转业兵,那些事都知道。一个是战争场面,一个是转业,还有他们文工团里那个什么丁丁,就是那个时候的一些社会现象,都在影片里有描述。

总的来说,这个电影非常的感人,尤其对于像我这种年龄段的,熟悉那一段历史的,跟你们看不一样。

《芳华》到底好不好看,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活雷锋”刘峰从部队转业后的人生非常艰难

“青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种感情是共通的”

我挺喜欢这个电影的。冯小刚现在到了一种拍他自己愿意拍的有情怀的电影(的阶段),我觉得这个跟他之前那个《老炮儿》相当于是姊妹篇,只是针对不同的人群,属于特殊人群在特殊年代的一些情感经历。而且在时代变迁当中,他们逐步地……也不能说边缘化,但是大家各自经历了人生的时代的变迁,有他们那个情感在里面,那个(年代感情)我们可能没有。

打动我的因为青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个年代我们虽然没有经历,但是大家在人生和时代的变迁中所经历的起起伏伏,可能这种东西是共通的,不管是任何一个时代,大家都会有这种感情。

《芳华》到底好不好看,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芳华展现了一代人的青春

作为一个在中越边境长大的年轻人,从无数人的口吻中,我得到了对那场战争最初了解。 自卫反击,两山轮战,残酷的丛林泥潭里,血肉炮火弹片混杂,年轻的人们,把生前身后的爱情,事业,梦想,家庭,放在了祖国利益之后。

很多人就这样永远留在了祖国的边疆,活下来的人带着身心的摧残,内心的背负,走出那片渐熄的硝烟。 火车站的镜头在蒙自碧色寨,去年八一建军节,我看到一群身行已佝偻的老兵,穿着那时的军装,汇聚在这个当年的战时枢纽,前往文山或者红河州其他地方,祭奠他们当年牺牲的战友。 很可悲,没有人再去了解他们,在享受着安定和平的今天。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现在,南疆的炮声隆隆早已沉默在了历史中。那些曾经最可爱的人已经失去颜色,泯没于众人间,被谁故意忘却,被生活和岁月摧残的不成样子。当保安的大叔经常喝酒,后来他告诉我,他们排的兄弟们在冲上216号高地后,被迫击炮弹撕成碎片; 风湿严重泥瓦匠大叔和我说,他们师属通讯团集训后分配下连参战,最后活着回来的只剩十分之一; 初中时的补课老师没有右腿,后来我在他的卫生间里见到一个写着“支前民兵”的搪瓷脸盆; 张家花园村口独居了几十年卖着小工艺品斤斤计较的大叔,门牌上有一块被灰蒙起的“二等功臣”。

来源:资讯进行时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