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转折,需要坚强有力的新支点;经济的腾飞,离不开撑竿起跳的新杠杆。 地处福建省东北部前沿与浙江毗邻的福鼎市,基于山水相连的地缘关系,和浙南经贸上一直保持着互利合作、互惠共赢的关系。近年来,福鼎以工业园区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在资源、资金、产业、技术、市场等领域对接、合作,吸引众多浙南、长三角客商纷至沓来,投资创业。2007年以来,福鼎工业总产值持续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2012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增长37.4%,实现工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1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5.0%。 对接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 “来这里投资创业,主要是交通便利和‘保姆式’服务让我们舒心。”福建华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圣山对福鼎软硬环境赞赏有加。该公司是福鼎2010年4月从浙南引进的项目,主要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和镁铅蓄电池研发生产,属国家863计划重点支持的军转民用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从去年9月投产以来,已累计完成产值12多亿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温州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呈饱和状态,资本扩张和产业转移势在必行。福鼎市委、市政府敏锐发现并把握住这一发展契机,及时调整和充实完善发展思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承接战略,即发挥福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打开北接温州的大门,主动加强同浙南及长三角的经济联系与协作,在基础设施、产业、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对接与联动,促进与浙南地区形成稳定、扎实、密切的人员互往、优势互补、经济互动的发展格局,承接温州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并融入温州经济圈。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福鼎市优化投资环境暂行规定(试行)》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民营企业落户园区投资兴业。从2003年,首批浙南企业格丽特颜料有限公司、有氟密泵阀有限公司、截至目前,浙南、长三角地区已有300多位客商到福鼎投资。2012年该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60亿元,其中温商企业完成244亿元,占全市53%,撑起了福鼎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建设大园区搭建起跳平台 虽是寒冬腊月,走进福鼎双岳工业项目区,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栋栋标准化厂房错落有致,在薛家山隧道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几台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工程运输车来往穿梭。目前,该项目区已成功引进华正新能源、蓝星玻璃等一大批高新技术、新能源、低耗能、环境友好型大产业项目入园,工业发展生机勃勃。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福鼎按照“布局集中、产业聚集、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思路,全力打造专业性工业园,实现了从单个招商向集群招商转变,从项目招商向园区招商转变,陆续开辟了以省级工业园区福鼎工业园为龙头的“一园十区”,完成了闽浙边贸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编制。今年,“一园十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6.2亿元,新增园区面积4000多亩。各个园区根据自己的定位,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已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园区经济。。同时,该市重点落实宁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加快环沙埕港开发建设步伐,引进福丰、鼎瑞、迈拓等镍铁合金大项目,江南造船、立新造船、创恒造船等大型船舶生产企业落户店下东岐项目区及八杨公路临港工业带,主要生产国家重点鼓励的远洋渔船、大型船舶、工程船等。今年1—11月,福鼎工业园、项目区列入规上统计范畴的160家企业累计完成产值310.40亿元,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达78.49%。园区工业成为该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今年,该市按照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搞活边贸流通的发展要求,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融商贸、疏港物流、临海工业、宜居商住为一体的“闽浙边贸工业园区”。该园区园区下辖制造业、总部经济、临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白茶产业五个组团。力争在“十二五”末,园区产值突破1200亿元,贸易总额突破100亿元,成为闽浙边界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的园区。 打造大产业加快产业升级 中国每生产100台摩托车化油器,就有40台是来自福鼎;每生产100台通用化油器,就有58台来自福鼎;每出口100台摩托车化油器和100台通用化油器,就分别有23.3台和44台来自福鼎。化油器,几乎成为“福鼎制造”的代名词。福鼎化油器之所以可以抢占市场高地,正得益于形成产业集群,重视科技创新,打造自主品牌。 在精心培育大产业上,福鼎加快发展壮大镍合金、新能源、光伏电子、船舶修造、医药化工、制笔、造纸等新兴产业,强力推进华正锂电池、蓝星玻璃、巨晶光电等高新技术企业达产达标。加快新引进轻纺项目建设,推动合成革产业链条上下延伸,力争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围绕打造临港主导产业集群,积极开展石油化工、钢铁泵阀、临港电力、物流仓储等大型临港产业项目的引进和落户;服务推动镍合金、船舶修造等龙头型、基地型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而传统产业的“大产业”路径,则逐步实现以生产制造为主向研发设计、高端制造转变。 福鼎着力对接长三角、打造大产业、建设大园区,助力经济“跳起攀高”。2012年,该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财政总收入19.3亿元,增长26.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68亿元,增长32.9%。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称号。(蔡雪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