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博物馆急寻“私塾先生” 录制古时“朗朗书声”

  本报讯 说起私塾先生,人们的印象是,一张方桌,几排方凳,身穿长袍马褂的私塾先生手持经书,踱着方步,摇头晃脑带领学生们朗诵。如今,私塾已经在莆田消失了63年,记者昨日获悉,莆田市博物馆正寻找私塾先生,欲录制私塾上课场景,保存当时的“朗朗书声”影像资料。

  记者了解到,莆仙境内的私塾始于明正德年间,教学采用莆仙方言。莆仙私塾蒙学教育这份珍贵的莆仙文化遗产将消失殆尽。为此,莆田市博物馆想找一些私塾先生,录下重现的私塾上课情景和规范的莆仙方言蒙学诵读。

  69岁的老人林春明受莆田市博物馆委托,从去年春天开始,一边编写《莆仙方言诵读蒙学经典诗文选》,一边寻找私塾先生。

  记者翻开这本诗文选,只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孝经》等都收录其中。林春明说,私塾教学重视识字和写字。教法多为个别点读、集体唱读、塾师带读,倡导死背硬记。林春明小时候,爷爷曾教了他三年私塾诵读。他告诉记者,目前只有80多岁的老人才上过私塾,在本来就不多的群体里,有些人早已忘记了读法,有些人读得并不规范。一年多来,他到处打听,只找到7位“能诵会读”的老人。其中,真正教过私塾的只有1位,念过私塾的3位,其他3位只是小时候向长辈学过。

  “90多岁的陈家福以前在涵江显应、西天尾一带教过私塾。87岁的唐文桂念过9年私塾,这两位年纪最大的老人是抢救私塾诵读的主力军,他们所有的通用蒙学课本都会读。”林春明说,他们7人已经在古谯楼上集中诵读多次,老人们很刻苦,回家后还在练读。这些老人还不够,他们还想再找一些会诵读的老人。

  按照安排,春节之后,就要进入录制阶段,将请一批孩子前来录制诵读场景,作为永久的资料保存,以传承莆仙传统文化。

  如果您认识当年的私塾先生,请拨打本报热线968111与记者联系。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