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坪山社的公用机井由专人统一管理,每天定时抽一次水 在不远的东山社,务农的人们则需在农田旁挖个蓄水池,以接雨水灌溉农田。 众所周知,井水和田间用水的量都取决于降雨量,遇到干旱无雨时,这两个“无水村”便只能求助山下的消防官兵了。2010年、2011年的冬季雨水特别少,地势相对较高的东坪山社便出现了断水的情况,时值春节用水高峰,居民只能依赖消防官兵每天送来的水。 ■特写 独有的井水供应圈 每天一次抽水“抢”水 如今,没有自来水已成为东坪山社、东山社的一个标签。相比自来水,这里的人们更熟悉的是井水。依托山涧流水和日夜沉积而来的地下水,这两个岛内最高的社形成了独有的“井水供应圈”。 为了保证井水安全,东坪山社4口公用井的外围都加盖了一所小房子,加以保护,钥匙由一人统一保管。 “快7点了,要去抽水了。”傅孙粒负责东坪山社的“抽水大业”。之所以被称为“大业”,是因为只要一天不抽水,居民便面临着一天无水的痛苦。拿上钥匙,他要先后来到不同的“井房”开启抽水机,“轰轰轰”的作业声是人们一天的用水希望。 水从井里抽上来后,并不是直接送到每家每户,而是被送到高处的蓄水池。这时,喇叭便会发出提示“开始抽水了”。大家这才打开各自家里的水泵,将水从蓄水池中抽到自家的水塔中。次日上午,水才能从楼顶的水塔输送到厨房等处。 相比东坪山社的限量供水,东山社要幸运得多。东山社的海拔略低于东坪山社,因此,它的地下水资源要丰富一些。虽然这里的人们可以随时抽水,但主要的水源也是2口公用井,水资源日益稀少。 ■链接 水库“近水” 难解“近渴” 打开厦门市地图,不难发现,东坪山社、东山社北有东山水库,南有东坪山水库、上李水库。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但为何这3个水库的“近水”也解不了这两个地方的“近渴”呢 东山水库、东坪山水库分别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和上世纪60年代,建水库的初衷是满足农业灌溉需要。如果这两个水库能解决居民的生活用水,那么,这里的人们不是一早便可以从“水”中解放 遗憾的是,水库只能选址居民区下游,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