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说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流溪鱼”,可谓是家喻户晓。但却没人知道,在这响当当的品牌背后,有着一支特殊的民兵队伍。 “清流溪鱼”主产地之一的清流县嵩口镇沧龙村,本是一个仅有50余户人的贫穷小山村,2004年,省优秀共产党员陈志仁放弃外地的高薪工作,返乡养鱼创业。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家家养起了溪鱼。经过几年的时间,沧龙村共发展了30余户专业养殖户,开发了沿九龙溪2000余亩水淹地。 然而,随着村里养殖规模的扩大,陈志仁渐渐注意到这种个体养鱼模式的缺陷:一是成鱼上市时大家各自为政,每户每天的出鱼量不大,且竞争激烈,价格抬不上去。二是每年投放鱼苗时,家家都要请外地专家驻村给鱼注射疫苗,不仅开销大而且麻烦。另外,村里的一些养鱼户由于没有经验或养殖规模太大,在闷热天气投放增氧剂不及时,造成鱼苗大量死亡。陈志仁心想,要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减少损失,收入也能大幅增加,但是人手该去哪里找呢 这天,心事重重的陈志仁无意中看到参加县人武部军训回来的沧龙村民兵,心里一动:这不是有支现成的队伍吗 他立即找到民兵营长陈正华和几位退伍军人养殖户,把想法一说,大家一拍即合:依托沧龙村民兵营,组建一支专业养鱼的“水军”! 很快,在镇村两级党委政府、人武部的支持下,这支由退伍军人和年轻养殖户组成的特殊民兵队伍成立了。通过村民集资,陈志仁为这支队伍配齐了各种捕鱼器材,聘请老党员黄光荣、退伍军人马思书负责队伍的训练任务,还请来了县畜牧水产局专家,组织大家学养殖技术,学鱼病的防治技术。经过几个月的集中学习,这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拉上了“战场”。 陈志仁调查了全村的养殖情况,经过村民协商,决定按照成鱼大小,由这只小“水军”对全村的鱼塘进行统筹捕捞。这样既解决了出鱼时各家人手不足的问题,又错开了成鱼上市期,拉高了鱼价。到了投放鱼苗的时候,这支小“水军”拉苗、打疫苗、投苗,不仅效率高,更节省了大笔费用。若是谁的鱼塘发生了鱼病或缺氧,这支队伍又变成了鱼病专家,忙的不亦乐乎。 有了这支小“水军”的帮助,陈志仁每年为渔民挽回因病害、缺氧、销售等方面带来的损失二三百万元。沧龙村民兵队伍也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2012年,沧龙村民兵营因为其特殊的贡献被镇人武部评为“优秀民兵营”。 如今的沧龙村已成为年产值2000多万元的明星村。陈志仁也已开始谋划着如何利用这支特殊的民兵队伍,把“清流溪鱼”这个牌子打到更加广阔的市场上去。 (张 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