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我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在2013年的“少儿春晚”上,石狮小朋友的“木偶舞”亮相并获佳绩。所谓“木偶舞”,即将泉州提线木偶戏“融入”舞蹈动作中。这样的创新不仅让古老的提线木偶戏焕发出新活力,也让不少戏迷及非戏迷们大开了眼界。 少儿春晚上的石狮身影 今年的“少儿春晚”在长沙举行。本次少儿春晚由(文化部)中国儿童音乐学会、湖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主办。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各民族的青少年儿童共一百多个节目参选。最终由评委征选出25个优秀节目。我市17名年龄为7至10岁的小朋友登台表演了《提线木偶姐妹乐》舞蹈节目。因为将提线木偶戏“融入”到舞蹈动作中,其独特的表演一经亮相即受关注。 该节目的编排老师熊小平告诉记者,《提线木偶姐妹乐》获得“少儿春晚”的特金奖。熊小平表示,这次表演很好地将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展现在更多人的面前,让更多人关注到提线木偶。 作为泉州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或多或少看过或听过来自本土的提线木偶戏。一部好看的提线木偶戏,主要凭借演员运用手上功夫操纵木偶、塑造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舞台艺术形象。那么,以舞蹈的形式又是如何来展现提线木偶戏的精髓呢 木偶戏改编舞蹈背后的故事 “这是首支以提线木偶戏为题的舞蹈,我们给它取名为‘偶偶乐’。”熊小平告诉记者,“提线木偶,是木偶饰演各类角色,而木偶舞却是通过人来表现木偶。在编排的时候,首先得确定它的故事情节,而‘偶偶乐’主要围绕闽南人婚庆习俗展开。”为了让主题更为突出,熊小平老师多次前往泉州,与知名的木偶戏传承人进行交流。不过,在编排的期间,闹出过很多笑话。而最让熊小平老师印象深刻的是,最初的排练,像极了跳机器舞。“但我们又必须表现出僵硬的部分。”熊老师笑着说,木偶终究不是人,它无法做到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忧、愁、苦等情感和心理变化,因此,排练的时候,每个舞者都必须把自己假想成是一个木偶。如何以舞蹈的形式来展现提线木偶戏文化的特性 为此,熊小平老师前期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来准备,她在走访了市提线木偶传承人及相关专家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看有关泉州提线木偶戏的资料。 木偶舞首次登台好评不断 据了解,“偶偶乐”这支舞从预备到排练再到公开演出,历时近三个月。2012年底,它在泉州文化艺术节上首次亮相,并获得了好评。 来自泉州木偶剧团的老王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觉得将传统文化融入舞蹈中,这样的方式很有创意。“这种表演将木偶戏妙趣横生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真的很不错。”石狮文化馆的颜馆长看完之后,也称赞有加。他告诉记者,木偶戏与舞蹈相结合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它将本土特色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现代文化生活中,不得不说,它是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不错方法之一。 前不久,记者在一次活动中也目睹了“偶偶乐”这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色舞蹈。只不过,舞者是10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在不到六分钟的时间,展示了一段妙趣横生的木偶舞,逗得台下观众个个捧腹大笑。 (记者 刘晓娟 通讯员 蔡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