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婚俗是怎样的 那就是—— 新娘喝花茶新郎认大小。具体的如何 来看看下面的内容: 回族的风俗习惯,深受民族传统和汉文化双重影响。回族自古以来看重婚姻的严肃性和延续性,并作为一种神圣契约长相厮守。结婚时必须举行双方同意联姻的仪式,也就是“尼卡哈”(证婚)仪式,婚姻才算合乎教律才算有效。和其他民族婚姻一样,回族婚礼也经过提亲、送礼和娶嫁等程序,然而实际内容却大相径庭 1、提亲 小伙看中一个姑娘,就要托媒人去提亲。有些地方除了这一个媒人之外,还要点定另两位媒人,共商下聘定亲事宜,因而才有“三媒六证”一说。 过去有专事说媒的媒婆,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一手托两家,来回穿梭游说,而当事人家为了儿女终生大事办得顺利,往往也会对媒婆好生招待。所以俗语讲:“媒婆婆,嘴吃得油坨坨”。 2、送礼 送礼又有“落话礼”、“水礼”之分。 “落话礼”表示女方家答应亲事,接受了礼行。这个所谓礼行也叫“包包子”,包着“糖、茶、核桃仁、红枣”四样东西,且因分为“红黄绿蓝”四种包装颜色,又名“四色礼”。 “送水礼”也叫“开口礼”,实际上就是开口要“包包子”。“包包子”份额的多少,取决于女方直系亲属的多少,要“包包子”的人,除了父母,还有父母双方的老人和兄弟姊妹,少则三五家,多则一二十家。“包包子”在回族生活中占有相当尊贵的位置,尤其在婚事当中贯穿始终。有些时候看似非常完满的一门姻缘,会因为“包包子”出了问题,导致退婚,从而留下终生遗憾。 在娶亲的头一天晚上,女方家还有一道“喝花茶”仪式。 “喝花茶”就是新娘告别少女,走向成熟的意思,因而受邀对象均为未婚姑娘。姑娘们一边畅所欲言,回忆青春年少的亲密无间;一边祈愿新娘,走进婚姻殿堂美满幸福。这是新娘人生转折的重要一晚,因而餐桌上要敬上十三个花碟子,各种糖果和糕点五颜六色,令人目不暇接。而那沁人心脾的一壶绿茶,倒在茶杯里,仿佛盛开的绿色花瓣,品茗于口中,则是余香满口,浮想联翩。 3、“认大小” 回族人娶亲这天还有许多礼节,其中“卧其里应声”最为主要。 “卧其里”是阿拉伯语,意为“主婚”,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般由娘舅担任,安排整个婚姻过程,地位仅次于新娘父母,必须终生相认。而所谓的“应声”,就是说序进程,完全由“卧其里”说了算。 事实上,为了烘托婚礼气氛,不少人都乐于即兴发挥一番。回族人娶亲的时候,有一个叫“认大小”的固定仪式——结了婚就是一家人,新郎官就要论资排辈说“赛俩姆”(请安)了。于是就有人开上了玩笑。“说‘赛俩姆’一是声音要洪亮,二是要九十度躬身,你一样都不达标,重来,重来!”新郎脸一红,恭恭敬敬、认认真真又重复一遍,和第一次相比,声音也提高了八度。“新郎官倒是符合了要求,可陪女婿(伴郎)又出了问题,没有办法,只得再来一遍!”开玩笑的人吹毛求疵,不依不饶。 4、“耍公婆” 回族人父母不参加娶亲,一般由新郎的长辈和同辈等代劳。男的讲究要选德高望重的人,女的则要选德淑贤惠的小媳妇,送亲的人也是如此。这个时候,等候在家的新郎父母,或许已经被那些迫不及待的人们“乔装打扮”起来。或者涂成大花脸,耳朵上再挂一串红辣椒;或者反穿皮袄,后腰插一把大扫帚。都说结婚三天没大小,这在回族婚礼“耍公婆”的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结婚第二天早晨,女方家人会做好包子端到新郎新娘面前,俗称“睁眼包子”。就是娘家人有意在包子当中,搭配一两个特别咸,或者特别辣的,其用意既有戏耍的成分,也有考验女婿是否心细的因素。如果新郎是个楞头青,狼吞虎咽时或许真的碰上其中一个,随之大呼小叫起来,一来显得不成熟,二来还成了笑话。如果早有思想准备,即使不小心吃到了,也一定会在不动声色中吞进肚里,因为生活的酸甜苦辣,从此时起已经真正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