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俗称“汤圆”、“糖圆子”、“浮圆子”等。农历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我国沿袭至今的风俗。虽然元宵的主要原料仍为糯米,但馅料现已名目繁多、五彩缤纷,如玫瑰、腊肉、豆沙、火腿、芝麻、核桃、花生、白糖等,具有不同程度的滋补功能和较高保健药用价值。营养学家认为,糯米性平,味甜,具有补虚调血、健脾开胃、益气止泻、生津润燥的功能。 其吃法常有:煮,柔软适口;炸,外酥里粘、色泽金黄;蒸,粘软色白、筋柔可口;煎,蒸后再用平锅煎更别有风味。其香、辣、甜、酸、咸等味诸全。难怪自古至今,盛传不衰,但并非人人皆宜,仍需“三防”: 防贪食 元宵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馅料亦富含脂肪、蛋白质、糖等成分,属高热量食品,若不节制食用,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显然不利,甚至加重病情。故应适可而上,切勿贪食。 防噎 老年人咽喉部黏膜萎缩,感觉迟钝,食道蠕动能力减退,再加之糯米元宵粘性大,附着性强,有时可将假牙粘附住并随着食物被吞下,致使咽喉堵塞。因此,老年人吃元宵应十分小心,切勿狼吞虎咽,高龄体弱者进食元宵时,最好有人在旁看护,以防不测。 防消化不良 元宵的主料为糯米,而糯米黏滞,难消化,容易引起胃泛酸水、胃肠胀气、消化不良等。因此,胃肠功能较差的老年人、小孩以及患有消化性溃疡或大病初愈者,元宵少吃甚至不吃为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