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人才经费紧缺,不少项目濒临失传 让乡村特色文化品牌走上舞台,无疑较好地挽救和传承了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然而,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乡土文化,其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 闽侯县科技文体局副局长张学全说,一个演出项目往往需要10~20人参与,而随着城镇化建设加速,村民外出务工,演出人员和人才流失严重;经费和师资缺乏,节目质量难以保障;民间传统文化挖掘不够,许多传统文化项目已经到了濒临失传的程度。 为此,去年9月以来,闽侯县在各乡镇上报的基础上,对一些文化项目素材进行深挖、提炼、包装和打造,使其充分展示出浓郁的乡镇特色民俗文化内涵。 “比如青口青圊舞狮,它有着150多年的历史,融武术、舞蹈、打击乐等为一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张学全说,挖掘这些文化精髓,才能使传统民俗文化更具影响力和凝聚力,继而让群众在参演中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节目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对策:搭建舞台,在展演中提升完善 通过元宵节开展“一乡镇一特色”展演活动,只是闽侯县抢救民间传统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闽侯县委书记赵学峰说,县里出台了《加快文化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于今年“五一”前后,依托闽都民俗园搭建一个舞台,制订全年民俗文化展演计划,在不断展演中使节目得到充实完善,让传统民俗文化大放异彩。 “我们每月每周都有不同的主题,并结合重大节日,融入现代元素,将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张学全说,今后将通过经常性展演,提高群众对民俗文化的认同度,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创造性,更加深入地挖掘民间传统民俗文化。 此外,闽侯县还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开展非遗项目进中小学课堂活动,让广大师生接受教育;增加经费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外对台民间文化交流,提高闽侯民间民俗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福州日报记者 张铁国 通讯员 张存金 洪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