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巫菁 厦门网-厦门商报讯 3月1日凌晨4点,小陈和往常一样顶着风站在莲花五村的小店门口,等着从老家漳州诏安运来的新鲜“土菜”。因为发现“城里人”对“原生态”农家菜的喜爱,半个月前小陈和两个老乡来厦门开了一家农家菜专卖店。就在他正谋划着做连锁大品牌的时候,却发现周围不知不觉多了好多类似的小店。特别是得知厦门以前不少这样的“土菜店”兴起又倒下,小陈也开始害怕自家的小店会不会也是昙花一现。 “同行突然多了不少” 小陈的小店不到20平方米,但农家菜、土鸡土鸭等“土货”一应俱全。“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太多,市民都喜欢这类产品。”小陈指着店里的包菜说道,土鸡土鸭也是一样,都是老家田里跑的,不吃饲料的。 “家里人在老家从农民那里直接采购,然后用货车运到厦门,一般凌晨四五点就能拿到货了。”小陈告诉记者,在他老家从事这一块生意的人不少,甚至都已形成一个比较初级的产业链了。“像运输这块,现在我们那边有统一的车队,统一发车。” “这个市场有前景,有人做不奇怪,只是纳闷最近厦门的同行真的越来越多了。”小陈说。的确,记者走访发现,光是莲花五村附近,去年年底到现在就开了4家土货店。就在离小陈店百米之内,一家名为“土土特产”的土货连锁店也开进了社区。 “去年年底,我就和家里人谋划起在厦门卖土货的生意。”“土土特产”莲花店的负责人郑园告诉记者,新年一开春,就在莲花五村经营起了自家的土货店,父辈在老家负责采购,叔叔负责运输,而自己则是终端销售。 小成本经营赚得少 10万元成本、每个月2000多元租金、每天能赚个几百元,这是小陈开店半个月的账本,“因为我们进进出出的钱很多,我们也没有认真去计算,其实也不敢太认真去计算。”小陈说道,又采购、又运输的,货源虽然稳定,但毕竟量不大,现在又是刚开始做,肯定是没什么大赚头的。记者在店里看到,价格相对普通超市的蔬菜价格大概高出3成。此外,店里还租了一个很小的摊位专卖长汀猪肉,流程也是一样,每天从长汀运野猪,先到海沧进行检验,再运过来店里销售。 虽然价格比较高,但周边的居民听说是土货,也常常光顾。“做的是社区回头客,东西一定要好。”郑园告诉记者,但是受众群还是相对小的,毕竟价格比较高,这就导致我们很大部分都是在做口碑,等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与郑园的乐观相比,小陈则显得很担忧。“我也听说原来有一家很大的集团开了很多连锁店专门卖农家菜,可是后来都倒了,自己也很担心市场做不开。”小陈告诉记者,原本觉得连锁店是一个方向,但是连锁的开销很大,是不是该先做品牌 可是不做规模怎么做品牌呢 也许,小陈的担忧正是“土经济”在厦门难以走出的“怪圈”。 相关链接 期待权威认证出现 “很大部分在做口碑”这是现在土货店的现状,因为消费者总会担心会不会掺假。“如果有个政府认证的什么标签之类的,一看标签就知道是不是真正的‘土货’了。”市民卢先生的一句话说到了看中“土经济”商机的生意人的心坎上,“如果认证程序便捷并且花费很小,那是皆大欢喜。”经营德化特产的林先生说道,但如果这个认证会增加成本的话,那对于我们这些不成规模的小店来说,只能是压力了。 虽然不少土货店的经营者都在担忧未来市场,但当中有不少经营者有了新想法———卖延伸产品,比如包装好的干货、各地特产,甚至是礼盒。“这都是尝试,不是主打产品。”郑园告诉记者,店里现在只能用土鸡土鸭和土鸡蛋来留住顾客,至于一些干货,就是顺便卖。不过,已经做了快两年有机食品贸易的陈先生却认为,这是土货店的一块新增长点,“光卖蔬菜、鸡鸭鱼,这些成本很高,又是快消品,如果能有一些延伸产品来带动,这块的利润空间是比较大的。”陈先生说道。 买土猪肉记得查看合格证 土货店的猪肉从乡下来,的确新鲜,不过,购买时也得看清合格证。生猪屠宰都要经过检验检疫确认没有问题,而经过检验的猪肉都会配有一张合格证,市民在购买土猪肉时务必看清是否具备合格证,以保证猪肉的健康。 (记者 巫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