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霍金去世享年76岁,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霍金最著名的著作当属《时间简史》,它被翻译成40种文字,销售千万册,堪称最畅销的科学著作。不过,这本书也被视为最艰深、最难读懂的畅销书,真正读完它的人非常有限。

这本书也可以视为霍金人生的写照——他是科学家,但同时似乎也是个畅销书作家,人人都知道他,但对于他的理论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

也正因此,许多人会质疑霍金的科学成就,认为他更像一个科普作家而非科学家。这种观点显然苛刻了一些,霍金本人确实有娱乐化倾向,但不能因为这种“亲民”就否定其成就。

成名后的霍金逐渐转为一个无神论者,他在《大设计》中就以“哲学已死”开篇。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试图将量子力学应用于解释黑洞现象,但一直没有找到一套足以诠释宇宙现象的理论。这其实也是科学家面对的共同难题,即科学无止境。

当然,更多人知道霍金,尊重霍金,还是与他的坚持有关。21岁那年就患上渐冻症的霍金,顽强生存了五十多年,即使全身瘫痪,丧失语言能力,只能通过脸部肌肉传达信息,仍然没有停止过思考和著述。

霍金的存在不仅仅象征着思想的自由可以摆脱身体的限制,还带动了不少高科技。比如他的轮椅就集中了大量高科技,造价之高昂令人咂舌。由于他只有三根手指和两只眼睛可以活动,所以英特尔专门给他设计了一个脸颊开关,通过其脸颊肌肉动作进行辨识,再通过语音合成器转为语音。可以说,霍金依靠着自己的坚强,还有全球化的高科技系统,完成了属于人类的奇迹。

某些人对霍金的质疑,还因为他的大量预言,认为这些预言缺少科学依据。但在理论物理领域,假设本身就是很重要的环节。霍金的这些预言,其本人无法证实,当下的我们同样无法证实。我倒更倾向于这是一种毫不吝啬的分享,科学家往往珍惜羽毛,不愿分享一些无法证实或容易引起争议的观点,霍金显然不属此类,也因此而难得。

他曾预言,人类应该在2060年离开地球,2215年地球将面临灾难性毁灭,2600年,地球将变成火球。这些预言被许多人视为末日情绪,或是一种科幻想象,但从人类文明的演进来看,每一次进步或者变化,背后不都有预言的存在吗?霍金这一生,成功唤起了许多人对科学的兴趣,这已经超越了科学本身。人类不该失去对宇宙的好奇,即使你不相信他的预言,也可以将之视为忠告。

来源:叶克飞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